五億多份檢驗檢測報告,為質量“把關”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4年度全國檢驗檢測統計結果顯示,檢驗檢測行業營收和單位產值穩步上升,共實現營收4875.97億元,同比增長4.41%;全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53057家,全年出具檢驗檢測報告5.53億份。
檢驗檢測對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有些陌生也有些“專業”。但實際上,檢驗檢測不僅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為民生消費護航。
據悉,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優化車檢服務,為2300多萬輛機動車免予安全技術檢驗,通過手機APP預約車檢服務1100多萬次,降低了群眾出行成本;開展機動車檢驗、環境監測、珠寶黃金檢測等領域專項整治,重拳打擊偽造檢測數據、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2024年查處違法機構3615家,撤銷、注銷214家機構資質,罰沒款3571萬元,保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司長況旭介紹,從檢驗檢測行業分布看,高端供給能力上升,低端供給占比下降。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等新興領域的機構數量增長2.05%,而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機動車檢驗等傳統領域的機構數量下降0.44%。
從技術能力看,檢驗檢測儀器設備1067.01萬臺套,同比增長3.87%;資產原值5701.70億元,同比增長8.01%。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機構6025家,行業占比11.36%,為全國企業平均占比的14.95倍。“這表明檢驗檢測專業化能力穩步提升,高技術服務業特征更加鮮明。”況旭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檢驗檢測行業服務營收在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機構總量與小微機構占比首次出現了下降。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副司長張磊柱解釋,這反映出檢驗檢測行業的集聚度有所提高,釋放出“減量、增效、聚能、提質”的積極信號,表明檢驗檢測行業正逐步由數量規模型發展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呈現出規?;?、集約化發展的良好勢頭,為檢驗檢測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方面,有利于檢驗檢測市場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推動檢驗檢測行業整體做優做強,同時引導檢驗檢測機構加強自身建設,激發內生活力,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張磊柱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避免行業無序過度競爭,促進檢驗檢測市場秩序持續規范向好。”
為了做好檢驗檢測服務,市場監管總局支持檢驗檢測機構根據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針對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改造開展檢驗檢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服務能效。例如,我國在電力行業擁有大量從業人員,他們穿戴的個體防護作業裝備長期依賴國外實驗室檢測和試驗,我國在該領域處于空白。為此,山東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組織攻克標準電弧能量、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等關鍵技術,研制成功國內首套個體防護裝備檢驗檢測系統,檢測數據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EE專家組評審,目前已服務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30余家國內外企業。
檢驗檢測還著力推動國際市場規則“軟聯通”。截至2024年底,我國加入國際合格評定組織的機構共485家,獲得境外合格評定資質或授權的機構205家,開展境外業務的機構434家,23家機構在境外設立48家分支機構,為產業出海作出了積極貢獻。市場監管總局連續6年組織國際檢驗檢測能力驗證計劃,今年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啟動“一帶一路”國際食品檢測能力驗證計劃,提升國際互信水平,促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4年度全國檢驗檢測統計結果顯示,檢驗檢測行業營收和單位產值穩步上升,共實現營收4875.97億元,同比增長4.41%;全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53057家,全年出具檢驗檢測報告5.53億份。
檢驗檢測對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有些陌生也有些“專業”。但實際上,檢驗檢測不僅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為民生消費護航。
據悉,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優化車檢服務,為2300多萬輛機動車免予安全技術檢驗,通過手機APP預約車檢服務1100多萬次,降低了群眾出行成本;開展機動車檢驗、環境監測、珠寶黃金檢測等領域專項整治,重拳打擊偽造檢測數據、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2024年查處違法機構3615家,撤銷、注銷214家機構資質,罰沒款3571萬元,保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司長況旭介紹,從檢驗檢測行業分布看,高端供給能力上升,低端供給占比下降。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等新興領域的機構數量增長2.05%,而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機動車檢驗等傳統領域的機構數量下降0.44%。
從技術能力看,檢驗檢測儀器設備1067.01萬臺套,同比增長3.87%;資產原值5701.70億元,同比增長8.01%。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機構6025家,行業占比11.36%,為全國企業平均占比的14.95倍。“這表明檢驗檢測專業化能力穩步提升,高技術服務業特征更加鮮明。”況旭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檢驗檢測行業服務營收在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機構總量與小微機構占比首次出現了下降。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副司長張磊柱解釋,這反映出檢驗檢測行業的集聚度有所提高,釋放出“減量、增效、聚能、提質”的積極信號,表明檢驗檢測行業正逐步由數量規模型發展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呈現出規?;?、集約化發展的良好勢頭,為檢驗檢測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方面,有利于檢驗檢測市場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推動檢驗檢測行業整體做優做強,同時引導檢驗檢測機構加強自身建設,激發內生活力,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張磊柱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避免行業無序過度競爭,促進檢驗檢測市場秩序持續規范向好。”
為了做好檢驗檢測服務,市場監管總局支持檢驗檢測機構根據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針對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改造開展檢驗檢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服務能效。例如,我國在電力行業擁有大量從業人員,他們穿戴的個體防護作業裝備長期依賴國外實驗室檢測和試驗,我國在該領域處于空白。為此,山東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組織攻克標準電弧能量、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等關鍵技術,研制成功國內首套個體防護裝備檢驗檢測系統,檢測數據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EE專家組評審,目前已服務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30余家國內外企業。
檢驗檢測還著力推動國際市場規則“軟聯通”。截至2024年底,我國加入國際合格評定組織的機構共485家,獲得境外合格評定資質或授權的機構205家,開展境外業務的機構434家,23家機構在境外設立48家分支機構,為產業出海作出了積極貢獻。市場監管總局連續6年組織國際檢驗檢測能力驗證計劃,今年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啟動“一帶一路”國際食品檢測能力驗證計劃,提升國際互信水平,促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 市場監管總局擴大標準物質行政審批改革試點范圍(2025-07-17)
-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一批產品質量領域“內卷式”競爭典型案例(2025-07-17)
- 《法制計量監管守護民生行動方案》印發(2025-07-17)
- 五億多份檢驗檢測報告,為質量“把關”(2025-07-17)
- 京津冀發布《健康體檢質量控制規范》區域協同地方標準(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