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組權威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5日舉行吹風會,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并答記者問。一起來關注——
問
報告起草組是如何吸納意見和建議的?
解答:
一是總理直接聽取意見建議。今年1月下旬,李強總理先后主持召開了三場座談會,一場是專家、企業家和教科文衛體等領域代表的座談會,一場是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座談會,還在安徽合肥召開一場由部分省、市、縣、鄉(鎮)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一起參加的座談會。
二是廣泛征求各地區各部門意見。在起草工作啟動階段,起草組就通過專題調研、召開征詢意見會等方式,充分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部門、有關企業、專家學者等對今年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報告稿形成以后,按程序印發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征求意見,總共發出和收回了將近4000份,從中又梳理出1000多條意見建議。
三是利用媒體平臺征求意見。比如從去年12月份開始,中國政府網聯合21家網絡平臺,以及部分政府網站開展“@國務院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的網民建言征集活動。截至3月5日上午9點多時,總計有204萬條建言。在網上留言、提意見建議的網民覆蓋面非常廣泛,包括不同年齡段,覆蓋各個行業和地區。起草組從中精選出2000多條有代表性的建言。
對于上述三個渠道的意見建議,起草組逐條認真研究,能吸納的盡量吸納。今后幾天,我們還將根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繼續修改完善報告。
問
今年報告的重點和特色有哪些?
解答:
首先,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推動高質量發展。報告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提出了年度工作安排和重點任務,切實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第二,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報告全文“改革”一詞總共出現了40多次,是今年報告特別重要的關鍵詞。
第三,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體現“民生為大”。比如,在預期目標部分提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在政策取向部分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在重點任務部分也提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人民關切的“惠民生”舉措。
第四,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提振信心。報告無論是明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還是提出今年政府工作任務和各項政策措施,都講求務實、積極、有力,充分彰顯了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堅定決心,體現了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
問
今年宏觀政策實施方面有什么創新?
解答:
今年的報告提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第一,從取向看,這是我們首次提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第二,從力度看,今年的赤字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達到4%左右,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另外,超長期特別國債達到1.3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也達到4.4萬億元,都是創歷史新高。合計起來今年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達到11.8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9萬億元,這個規模很大。
第三,從節奏看,要盡可能早落地,這本身也是政策力度的體現。有的政策看準了就要做,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盡可能發揮政策的最大效能。
第四,從組合看,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一致性評估,加強各個部門間的協同配合。
報告充分體現了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黨中央對宏觀調控思路的創新。比如,報告明確提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還有一些新的提法。比如,打破了“消費是慢變量”的常規,把提振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強調促消費和擴投資之間要形成互動。再比如,宏觀調控中重視資產價格,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總體要求,這是第一次。還有,強調將政策資源更多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這些都是宏觀政策的一些創新,旨在通過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在穩增長、穩就業中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
問
今年會采取哪些措施,推動物價溫和回升?
解答:
第一,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等政策來改善供求關系。
第二,著力提振消費,釋放需求側潛力。消費是終端需求,提振消費有利于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循環,也有利于理順價格。
第三,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和價格戰。價格戰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要通過強化標準、強化監管、強化行業自律、規范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等措施,使得價格反映質量,“一分價格一分貨”,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第四,更大力度穩住樓市股市。樓市股市是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老百姓資產最大的一部分。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費,更好地促進價格溫和回升。
問
今年將重點推動哪些領域的改革?
解答:
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今年將加快推進部分品目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下劃地方。這項改革有利于減輕生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并且不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還有利于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積極拉動本地消費。
在教育改革方面,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是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重要改革舉措,有助于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也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在醫療衛生改革方面,報告強調要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這將有利于切實提高公立醫院的服務質量,讓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更安心、更便利。
問
如何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提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信心?
解答:
抓環境,就是要持續下大力氣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持穩定連續的政策環境。這也是很多企業特別期待的方面。比如,要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等領域的項目建設;要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四亂”,即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
減負擔,就是要讓企業輕裝上陣,重點是加力推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賬款拖欠有企業之間欠,也有政府欠企業,方方面面相互欠的。今年在這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用于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同時還將強化源頭治理和失信懲戒,落實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長效機制。實際上國務院已經做了研究,后續還會有很多硬措施出來。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繼續下大力氣推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優服務,就是要以政府的優質服務支持企業更好發展。國務院已經決定今年要持續把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服務的重要抓手,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項重要的政策措施、一個重要的服務行動。國務院專門作了部署,專門發了文件,我們要持續推進落實。此外還要不斷優化各級政府的相關政務服務,要建立機制,深化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比如現在有些地方政府負責人召開企業座談會,要把這樣的安排機制化,讓企業負責人見政府負責人有個比較穩定的暢通的渠道。還要更多寓管理于服務之中。
問
政府對“人工智能+”有什么發展藍圖?
解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重點要抓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產業賦能方面,要讓人工智能盡可能在工業、農業、服務業中利用起來,積極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讓人工智能真正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
第二,終端應用方面,今天上午總理在報告中專門講到,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AI手機、AI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快速發展。
第三,場景培育方面,今年將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經濟、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多場景應用。在這個過程中,要防止過多采用“私有化部署+項目制”的方式,造成市場“碎片化”問題,要充分發揮大規模應用和快速迭代升級優勢,促進科技創新和市場應用的良性互動。
此外,發展人工智能還要繼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數據開發利用、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等等。人工智能領域人才聚集,特別是青年人才聚集,要把更多資源向年輕人傾斜,支持他們去闖,去放手干,營造更好的創新生態和開放包容的環境。
問
今年報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推出哪些新舉措?
解答:
在促進就業方面,要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就業容量大的行業領域和特別需要支持的就業群體。比如,要解決好今年1222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對脫貧人口、農民工等群體,要繼續加強幫扶。針對社會上反映突出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今年還將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另外,要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支持群眾通過技能提升獲得好工作、好收入。
在社會保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增加財政補助的措施,比如,今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從670元提高到70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提高到99元。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這兩項標準將惠及3.2億人。對低保、殘疾等困難群體,也要繼續加強幫扶救助。
對“一老一小”問題,報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針對老年人不同的服務需求,提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老年助餐服務支持,并且對加強老年醫學建設、完善無障礙適老化設施等提出了工作要求。報告還提出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等措施,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幫助減輕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5日舉行吹風會,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并答記者問。一起來關注——
問
報告起草組是如何吸納意見和建議的?
解答:
一是總理直接聽取意見建議。今年1月下旬,李強總理先后主持召開了三場座談會,一場是專家、企業家和教科文衛體等領域代表的座談會,一場是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座談會,還在安徽合肥召開一場由部分省、市、縣、鄉(鎮)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一起參加的座談會。
二是廣泛征求各地區各部門意見。在起草工作啟動階段,起草組就通過專題調研、召開征詢意見會等方式,充分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部門、有關企業、專家學者等對今年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報告稿形成以后,按程序印發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征求意見,總共發出和收回了將近4000份,從中又梳理出1000多條意見建議。
三是利用媒體平臺征求意見。比如從去年12月份開始,中國政府網聯合21家網絡平臺,以及部分政府網站開展“@國務院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的網民建言征集活動。截至3月5日上午9點多時,總計有204萬條建言。在網上留言、提意見建議的網民覆蓋面非常廣泛,包括不同年齡段,覆蓋各個行業和地區。起草組從中精選出2000多條有代表性的建言。
對于上述三個渠道的意見建議,起草組逐條認真研究,能吸納的盡量吸納。今后幾天,我們還將根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繼續修改完善報告。
問
今年報告的重點和特色有哪些?
解答:
首先,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推動高質量發展。報告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提出了年度工作安排和重點任務,切實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第二,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報告全文“改革”一詞總共出現了40多次,是今年報告特別重要的關鍵詞。
第三,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體現“民生為大”。比如,在預期目標部分提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在政策取向部分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在重點任務部分也提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人民關切的“惠民生”舉措。
第四,今年的報告特別注重提振信心。報告無論是明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還是提出今年政府工作任務和各項政策措施,都講求務實、積極、有力,充分彰顯了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堅定決心,體現了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
問
今年宏觀政策實施方面有什么創新?
解答:
今年的報告提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第一,從取向看,這是我們首次提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第二,從力度看,今年的赤字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達到4%左右,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另外,超長期特別國債達到1.3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也達到4.4萬億元,都是創歷史新高。合計起來今年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達到11.8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9萬億元,這個規模很大。
第三,從節奏看,要盡可能早落地,這本身也是政策力度的體現。有的政策看準了就要做,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盡可能發揮政策的最大效能。
第四,從組合看,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一致性評估,加強各個部門間的協同配合。
報告充分體現了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黨中央對宏觀調控思路的創新。比如,報告明確提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還有一些新的提法。比如,打破了“消費是慢變量”的常規,把提振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強調促消費和擴投資之間要形成互動。再比如,宏觀調控中重視資產價格,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總體要求,這是第一次。還有,強調將政策資源更多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這些都是宏觀政策的一些創新,旨在通過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在穩增長、穩就業中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
問
今年會采取哪些措施,推動物價溫和回升?
解答:
第一,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等政策來改善供求關系。
第二,著力提振消費,釋放需求側潛力。消費是終端需求,提振消費有利于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循環,也有利于理順價格。
第三,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和價格戰。價格戰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要通過強化標準、強化監管、強化行業自律、規范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等措施,使得價格反映質量,“一分價格一分貨”,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第四,更大力度穩住樓市股市。樓市股市是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老百姓資產最大的一部分。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費,更好地促進價格溫和回升。
問
今年將重點推動哪些領域的改革?
解答:
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今年將加快推進部分品目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下劃地方。這項改革有利于減輕生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并且不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還有利于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積極拉動本地消費。
在教育改革方面,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是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重要改革舉措,有助于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也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在醫療衛生改革方面,報告強調要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這將有利于切實提高公立醫院的服務質量,讓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更安心、更便利。
問
如何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提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信心?
解答:
抓環境,就是要持續下大力氣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持穩定連續的政策環境。這也是很多企業特別期待的方面。比如,要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等領域的項目建設;要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四亂”,即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
減負擔,就是要讓企業輕裝上陣,重點是加力推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賬款拖欠有企業之間欠,也有政府欠企業,方方面面相互欠的。今年在這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用于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同時還將強化源頭治理和失信懲戒,落實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長效機制。實際上國務院已經做了研究,后續還會有很多硬措施出來。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繼續下大力氣推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優服務,就是要以政府的優質服務支持企業更好發展。國務院已經決定今年要持續把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服務的重要抓手,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項重要的政策措施、一個重要的服務行動。國務院專門作了部署,專門發了文件,我們要持續推進落實。此外還要不斷優化各級政府的相關政務服務,要建立機制,深化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比如現在有些地方政府負責人召開企業座談會,要把這樣的安排機制化,讓企業負責人見政府負責人有個比較穩定的暢通的渠道。還要更多寓管理于服務之中。
問
政府對“人工智能+”有什么發展藍圖?
解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重點要抓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產業賦能方面,要讓人工智能盡可能在工業、農業、服務業中利用起來,積極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讓人工智能真正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
第二,終端應用方面,今天上午總理在報告中專門講到,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AI手機、AI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快速發展。
第三,場景培育方面,今年將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經濟、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多場景應用。在這個過程中,要防止過多采用“私有化部署+項目制”的方式,造成市場“碎片化”問題,要充分發揮大規模應用和快速迭代升級優勢,促進科技創新和市場應用的良性互動。
此外,發展人工智能還要繼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數據開發利用、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等等。人工智能領域人才聚集,特別是青年人才聚集,要把更多資源向年輕人傾斜,支持他們去闖,去放手干,營造更好的創新生態和開放包容的環境。
問
今年報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推出哪些新舉措?
解答:
在促進就業方面,要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就業容量大的行業領域和特別需要支持的就業群體。比如,要解決好今年1222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對脫貧人口、農民工等群體,要繼續加強幫扶。針對社會上反映突出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今年還將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另外,要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支持群眾通過技能提升獲得好工作、好收入。
在社會保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增加財政補助的措施,比如,今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從670元提高到70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提高到99元。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這兩項標準將惠及3.2億人。對低保、殘疾等困難群體,也要繼續加強幫扶救助。
對“一老一小”問題,報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針對老年人不同的服務需求,提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老年助餐服務支持,并且對加強老年醫學建設、完善無障礙適老化設施等提出了工作要求。報告還提出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等措施,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幫助減輕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 新華網報道: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費環…(2025-03-19)
- 中國經濟網發布: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2025-03-19)
- 新華網發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開展2025年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2025-03-14)
- 人民網發布: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舉行(2025-03-15)
- 人民網專題報道——中國質檢協會:推動防偽溯源服務賦能 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