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計量技術取得新成果
記者11月24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下,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在智能手表計量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研制智能手表血氧、心率生理參數計量校準裝置,以精準計量技術保障智能手表健康監測數據更加精準。
據介紹,該智能手表計量校準裝置中的高精度人體模擬機器人,可模擬35%至100%血氧飽和度(誤差≤2%)和30至300次/分鐘脈率范圍(誤差可低至1%),相當于健康人脈率監測誤差每分鐘不到1次,為智能手表血氧、心率參數的測量提供統一計量“標尺”。
當前,作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表自行監測心率、血氧、睡眠等指標。此次在智能手表生理參數監測數據可靠性、準確性等方面的技術突破,為日益龐大的智能手表市場提供了有力的計量技術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將組織有關計量技術機構加快推動智能手表計量技術成果落地,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裝置和相應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為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信度提供有力計量支撐。
記者11月24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下,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在智能手表計量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研制智能手表血氧、心率生理參數計量校準裝置,以精準計量技術保障智能手表健康監測數據更加精準。
據介紹,該智能手表計量校準裝置中的高精度人體模擬機器人,可模擬35%至100%血氧飽和度(誤差≤2%)和30至300次/分鐘脈率范圍(誤差可低至1%),相當于健康人脈率監測誤差每分鐘不到1次,為智能手表血氧、心率參數的測量提供統一計量“標尺”。
當前,作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表自行監測心率、血氧、睡眠等指標。此次在智能手表生理參數監測數據可靠性、準確性等方面的技術突破,為日益龐大的智能手表市場提供了有力的計量技術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將組織有關計量技術機構加快推動智能手表計量技術成果落地,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裝置和相應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為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信度提供有力計量支撐。
- 2025年全國“優化消費環境月”主場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2025-11-27)
- 覆蓋39大類食品、2066項指標市場監管總局介紹食品安全抽檢最新情況(2025-11-27)
- 《煙花爆竹 安全與質量》國家標準發布(2025-11-27)
- 智能手表計量技術取得新成果(2025-11-26)
- 我國特殊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2025-11-2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4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