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部署!我國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亮相
重大部署!再減11項!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24日聯合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新版清單事項數量由2022年版的117項縮減至106項,減少了11項。事項下的全國性具體管理措施由486條縮減至469條,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條縮減至20條。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形象地說,就是“一單盡列、非禁即入”。以清單形式將我國境內禁止和經政府許可才能夠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匯總列出,各級政府依法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各類經營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清單越縮越短、市場越放越活。
2018年,我國印發首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首個針對國內市場準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主要經濟體。經過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四次修訂,清單內的事項數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項壓減至目前的106項,壓減比例約30%。一大批行業準入限制得以放寬,各類經營主體都能看得見、進得去。
新版清單具體壓縮了哪些事項?
直接刪除了一批全國性措施。
如公章刻制業由許可制改為備案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業務改革為基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檢測認證制度。
部分放開了一批全國性措施。
如取消電視劇制作單位設立、藥品批發零售企業籌建、藥品和醫療器械互聯網信息服務、醫療機構使用放射性藥品(一、二類)、試辦新型電信業務、林木種子進口、增值稅發票印制等管理措施,相關領域保持必要市場準入管理,但準入環節更加精簡。
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
如推動各地放開交通物流、貨運代理、車輛租賃服務、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等管理措施,打通區域間市場壁壘;取消有關地方設立的船舶設計修造、酒類生產經營、權益類大宗商品交易等管理措施,實施全國統一的準入方式。
“科學、及時、合法對市場準入清單進行動態修訂,持續放寬重點領域市場準入限制,符合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客觀需要,能夠更好滿足各類經營主體期盼訴求,有利于推動市場準入制度改革不斷走深走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說。
“放”了之后如何“管”?
新版清單專門提出了綜合監管要求,明確各級政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堅決查處違法違規進入行為,依法依規對經營主體實施準入后監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全覆蓋,杜絕監管盲區和真空。
同時,要推動構建政府監管、企業自覺、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互為支撐的協同監管格局,指明了下一階段加強市場準入全鏈條監管的基本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愛嫻認為,協同監管新理念打破了傳統監管思路,以多元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將市場準入各環節“放在陽光下”,避免出現違規增設行政許可、違規使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等不當監管行為,有助于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準入環境。
新版清單對部分領域市場準入也作了進一步規范,納入了新業態新領域管理措施,如將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核發(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除外)和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生產、批發、零售業務相關審批納入清單。同時,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明確非金融機構不得違法使用“期貨公司”字樣,將重要工業產品許可證管理范圍從10大類調整為14大類27種,更好保障生產安全。
新版清單再次“瘦身”,彰顯了我國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堅定破除各類市場準入壁壘的決心,表明了我國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切實增強經營主體活力的改革方向。
重大部署!再減11項!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24日聯合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新版清單事項數量由2022年版的117項縮減至106項,減少了11項。事項下的全國性具體管理措施由486條縮減至469條,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條縮減至20條。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形象地說,就是“一單盡列、非禁即入”。以清單形式將我國境內禁止和經政府許可才能夠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匯總列出,各級政府依法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各類經營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清單越縮越短、市場越放越活。
2018年,我國印發首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首個針對國內市場準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主要經濟體。經過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四次修訂,清單內的事項數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項壓減至目前的106項,壓減比例約30%。一大批行業準入限制得以放寬,各類經營主體都能看得見、進得去。
新版清單具體壓縮了哪些事項?
直接刪除了一批全國性措施。
如公章刻制業由許可制改為備案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業務改革為基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檢測認證制度。
部分放開了一批全國性措施。
如取消電視劇制作單位設立、藥品批發零售企業籌建、藥品和醫療器械互聯網信息服務、醫療機構使用放射性藥品(一、二類)、試辦新型電信業務、林木種子進口、增值稅發票印制等管理措施,相關領域保持必要市場準入管理,但準入環節更加精簡。
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
如推動各地放開交通物流、貨運代理、車輛租賃服務、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等管理措施,打通區域間市場壁壘;取消有關地方設立的船舶設計修造、酒類生產經營、權益類大宗商品交易等管理措施,實施全國統一的準入方式。
“科學、及時、合法對市場準入清單進行動態修訂,持續放寬重點領域市場準入限制,符合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客觀需要,能夠更好滿足各類經營主體期盼訴求,有利于推動市場準入制度改革不斷走深走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說。
“放”了之后如何“管”?
新版清單專門提出了綜合監管要求,明確各級政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堅決查處違法違規進入行為,依法依規對經營主體實施準入后監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全覆蓋,杜絕監管盲區和真空。
同時,要推動構建政府監管、企業自覺、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互為支撐的協同監管格局,指明了下一階段加強市場準入全鏈條監管的基本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愛嫻認為,協同監管新理念打破了傳統監管思路,以多元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將市場準入各環節“放在陽光下”,避免出現違規增設行政許可、違規使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等不當監管行為,有助于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準入環境。
新版清單對部分領域市場準入也作了進一步規范,納入了新業態新領域管理措施,如將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核發(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除外)和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生產、批發、零售業務相關審批納入清單。同時,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明確非金融機構不得違法使用“期貨公司”字樣,將重要工業產品許可證管理范圍從10大類調整為14大類27種,更好保障生產安全。
新版清單再次“瘦身”,彰顯了我國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堅定破除各類市場準入壁壘的決心,表明了我國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切實增強經營主體活力的改革方向。
- 堅持敏捷治理 依法促進和規范人工智能氣象應用服務——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就《人工智能…(2025-04-30)
- 《住宅項目規范》5月起落地實施,對層高、隔音等作出強制規定——“好房子”有了“硬杠杠…(2025-04-30)
- 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增強獲得感——因時因勢再出穩就業穩經濟新舉措(2025-04-30)
- 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工具箱將不斷完善(2025-04-30)
- 穩就業穩經濟,五方面若干舉措將出臺(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