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查辦食品類違法案件1.22萬件 罰沒款1.12億
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黃震12月24日介紹,為讓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得到及時化解,廣西開展小作坊花生油、鮮濕米粉、油條、蔬菜干制品、復用餐飲具等重點品種專項整治,共查辦食品類違法案件1.22萬件,案值4223萬元,罰沒款1.12億元,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案件82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當天舉行新聞發布會,黃震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廣西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實行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監管,完成食品生產經營風險等級評定全覆蓋,保健食品企業體系檢查三年全覆蓋。充分發揮快檢系統風險篩查預警功能,食用農產品快檢不合格樣品率下降至0.89%。落實食品安全自查報告制度,嬰配乳粉、保健食品、嬰幼食品生產企業自查報告率100%。
同時,廣西組織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查處假冒偽劣食品貨值87.16萬元,罰沒733.62萬元。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和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全覆蓋檢查。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查處違法行為221起。
此外,廣西統籌制定全區抽檢監測計劃24.1萬批次,建立市場監管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將7321家各類冷庫納入“八桂冷鏈通”追溯平臺監管,妥善處置29起涉疫食品流入廣西事件,織密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網。
培育“桂字號”品牌方面,廣西組織實施特色米粉、包裝飲用水、乳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主動開展螺螄粉、六堡茶等特色產業系統性、行業性風險探索性研究,為特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2021年,廣西共有食品類市場主體80.08萬戶,新增7.71萬戶,較年初增長12.26%。今年前三季度,廣西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8.93%,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年內未發生系統性、行業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可防可控,食品安全和質量水平持續穩定向好。
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黃震12月24日介紹,為讓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得到及時化解,廣西開展小作坊花生油、鮮濕米粉、油條、蔬菜干制品、復用餐飲具等重點品種專項整治,共查辦食品類違法案件1.22萬件,案值4223萬元,罰沒款1.12億元,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案件82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當天舉行新聞發布會,黃震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廣西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實行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監管,完成食品生產經營風險等級評定全覆蓋,保健食品企業體系檢查三年全覆蓋。充分發揮快檢系統風險篩查預警功能,食用農產品快檢不合格樣品率下降至0.89%。落實食品安全自查報告制度,嬰配乳粉、保健食品、嬰幼食品生產企業自查報告率100%。
同時,廣西組織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查處假冒偽劣食品貨值87.16萬元,罰沒733.62萬元。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和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全覆蓋檢查。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查處違法行為221起。
此外,廣西統籌制定全區抽檢監測計劃24.1萬批次,建立市場監管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將7321家各類冷庫納入“八桂冷鏈通”追溯平臺監管,妥善處置29起涉疫食品流入廣西事件,織密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網。
培育“桂字號”品牌方面,廣西組織實施特色米粉、包裝飲用水、乳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主動開展螺螄粉、六堡茶等特色產業系統性、行業性風險探索性研究,為特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2021年,廣西共有食品類市場主體80.08萬戶,新增7.71萬戶,較年初增長12.26%。今年前三季度,廣西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8.93%,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年內未發生系統性、行業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可防可控,食品安全和質量水平持續穩定向好。
- 吉林專項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2025-04-28)
- 天長市“一月一重點”專項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安全(2025-04-28)
- 莆田城廂扎實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2025-04-28)
- 2024年我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取得新成效(2025-04-28)
- 許昌魏都:專項整治讓保健品虛假宣傳“斷電”(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