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為何結緣成都?
以“經濟復蘇中的質量變革與合作”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將于9月1日至2日在成都市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這是成都大運會剛圓滿閉幕后迎來的又一個重要的國際盛會。以“國際視野、中國特色、四川特點、成都韻味”目標設計的本屆質量大會,體現了哪些四川特點和成都韻味呢?
堅持走以質取勝之路
在8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中國質量(成都)大會新聞發布會上,面對媒體的提問,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三江表示,本屆中國質量大會首次由西部省市承辦,四川是我國西部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資源大省、質量強省。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以質取勝之路。過去5年來,四川省消費品質量合格率、公共服務質量總體滿意度、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等一直保持在全國前列、中西部領先位置,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營收占比超過20%,地區生產總值達5.67萬億元,著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走出了治蜀興川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成都市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極核”,獲得全國首批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殊榮的城市。在成都舉辦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有利于成都加快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引領帶動西部地區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構建四川特色發展格局
據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葛曉鵬介紹,四川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質量興川”到2013年以來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省委省政府一直把質量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特別是近年來,四川進一步把質量工作作為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重要切入點,縱深推進質量強省建設,著力推動產業、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全面升級,強化了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質量支撐,初步構建起具有四川特點的質量發展新格局。
質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在全國率先出臺《四川省質量促進條例》,先后制定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建設質量強省實施意見,接續印發質量發展中長期規劃、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探索建立質量創新突破“揭榜掛帥”工作機制,構建起四川質量工作“四梁八柱”。
質量支撐基礎更加堅實。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增效工程,建成國家級質檢中心32個、國家級計量技術機構4個,建設國家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委會共36個,建設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412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居全國第6位。建成全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川質通”,加快構建適配四川產業發展的先進計量、標準、認證、檢驗檢測體系,質量強省建設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更加凸顯。
質量品牌矩陣加快打造。健全品牌培育體系,打造“四川制造”卓著品牌,做靚“天府糧倉”高品質名片,唱響“川建工”工程品牌、“蜀里安逸”消費品牌,推動更多“天府名品”走向世界。全省共培育中國質量獎正獎2個、提名獎15個,總數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評選天府質量獎(四川質量獎)46個,培育老字號品牌125個(含中華老字號48個)、建筑工程魯班獎31個,命名天府旅游名縣39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數量也雙雙位居全國前列。一二三產業涌現出更多知名質量品牌,有力地提升了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區域質量協同發展穩步推進。堅持“川渝一盤棋”,簽署《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質量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與重慶市共同組建白酒計量、汽車摩托車發動機計量等重點產業技術聯盟,共同實施質量協同發展、區域品牌塑造、中小企業提質增效等7項行動,推動兩地政府質量獎、首席質量官互認,質量基礎設施資源共享。
質量工作成績亮點頻出。綿陽市、成都市青羊區獲國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督查激勵,成都、宜賓、瀘州3市獲批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首席質量官制度實施在全國交流經驗,眉山、內江、瀘州等市開發“質量貸”金融產品,幫助企業融資20多億元,實現融資增信在標準、認證、品牌、專利等各質量要素的全面覆蓋。
強力推動質量強市建設
據成都市政府副市長吳皓介紹,近年來,成都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大力推動質量強市建設,聚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質量發展新高地。
成都市質量工作總體水平邁上新臺階,2018年獲得中國質量獎城市獎,連續6年在四川省政府質量考核中獲得A級評定首位。產業質量優勢明顯,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總量達202家,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居中西部地區第一;產品質量持續向好,市級工業品抽檢合格率長期保持94.5%,消費品抽檢合格率長期保持93.7%,食品藥品抽檢合格率99%;服務質量不斷增強,位居2020年度全國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第一位,連續14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質量品牌培育顯著,該市有8家組織和2名個人共計15次獲得中國質量獎(含提名獎),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位。有14家組織共計18次獲得四川省天府質量獎(含提名獎)。質量基礎設施發展迅速,累計制定國際標準41項,國家級質檢中心達21個,已建成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國家南亞標準化研究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
吳皓表示,本屆大會是成都展示形象和推動全市質量發展的有利契機。目前,成都正在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奮力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成都已經出臺相關文件,提出堅持功能提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幸福提質創造高品質生活、智慧提能實施高效能治理,并作出“十個突出、十個全面”的具體任務安排,即:突出功能協同、區域協調,全面增強極核引領能力;突出建圈強鏈、數實融合,全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科教支撐、產研融合,全面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突出內暢外鏈、要素運籌,全面提升國際門戶樞紐功能;突出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全面提升幸福成都品質;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突出開放包容、自信自強,全面推進文化繁榮興盛;突出良法善治、公平正義,全面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突出敏捷高效、智慧智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突出底線思維、有機韌性,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廣邀質量專家出謀劃策
據介紹,本屆大會具有新主題、新模式、新平臺、新成果四大新看點。大會結合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圍繞四川省特別是成都特色產業,組織有關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在華國際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國家質檢中心、國家檢測認證機構、國家計量技術組織等,與四川相關企業和技術機構對接、洽談、簽約,積極促進當地的質量發展,讓承辦地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據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凱介紹,國家級標準計量質量技術機構與四川企業對接會是中國質量(成都)大會的一項特色活動。對接會以“強化質量基礎、賦值現代產業”為主題,邀請了近140名國家級標準計量質量技術機構專家學者和近270名四川優秀企業代表,共同商討深化質量基礎設施合作,為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的質量支撐。
深入交流研討,打造分享理念、凝聚共識的平臺。對接會邀請了質量基礎設施領域專家、技術組織和四川企業代表,分別圍繞國家質量基礎設施賦能現代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質量鏈等作主旨演講和主題發言,分享質量基礎設施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驗做法,進一步宣傳推廣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增進以質量基礎賦能現代產業的思想認同。
開展供需對接,打造牽線搭橋、質量問診的平臺。聚焦四川省六大優勢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和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工智能、生物技術、衛星網絡、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搭建國家級技術機構與四川企業互聯互通橋梁,“面對面”開展圓桌對接,圍繞企業需求、瞄準質量短板,研討解決辦法和改進方案,推動質量基礎設施精準服務、靶向發力,助力“提質強企”。
加強合作共建,打造夯實基礎、提升供給的平臺。對接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將宣布批準在四川成立或籌建一批國家級質量基礎設施技術平臺,部分國家級技術機構將與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簽署合作備忘錄,與部分四川企業商討合作事項、簽署合作協議,這既有利于優化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戰略布局,擴大服務半徑,又有利于增強四川質量基礎設施發展能力,帶動四川乃至西部地區質量競爭力整體提升。
以“經濟復蘇中的質量變革與合作”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將于9月1日至2日在成都市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這是成都大運會剛圓滿閉幕后迎來的又一個重要的國際盛會。以“國際視野、中國特色、四川特點、成都韻味”目標設計的本屆質量大會,體現了哪些四川特點和成都韻味呢?
堅持走以質取勝之路
在8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中國質量(成都)大會新聞發布會上,面對媒體的提問,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三江表示,本屆中國質量大會首次由西部省市承辦,四川是我國西部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資源大省、質量強省。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以質取勝之路。過去5年來,四川省消費品質量合格率、公共服務質量總體滿意度、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等一直保持在全國前列、中西部領先位置,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營收占比超過20%,地區生產總值達5.67萬億元,著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走出了治蜀興川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成都市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極核”,獲得全國首批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殊榮的城市。在成都舉辦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有利于成都加快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引領帶動西部地區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構建四川特色發展格局
據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葛曉鵬介紹,四川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質量興川”到2013年以來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省委省政府一直把質量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特別是近年來,四川進一步把質量工作作為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重要切入點,縱深推進質量強省建設,著力推動產業、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全面升級,強化了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質量支撐,初步構建起具有四川特點的質量發展新格局。
質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在全國率先出臺《四川省質量促進條例》,先后制定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建設質量強省實施意見,接續印發質量發展中長期規劃、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探索建立質量創新突破“揭榜掛帥”工作機制,構建起四川質量工作“四梁八柱”。
質量支撐基礎更加堅實。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增效工程,建成國家級質檢中心32個、國家級計量技術機構4個,建設國家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委會共36個,建設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412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居全國第6位。建成全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川質通”,加快構建適配四川產業發展的先進計量、標準、認證、檢驗檢測體系,質量強省建設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更加凸顯。
質量品牌矩陣加快打造。健全品牌培育體系,打造“四川制造”卓著品牌,做靚“天府糧倉”高品質名片,唱響“川建工”工程品牌、“蜀里安逸”消費品牌,推動更多“天府名品”走向世界。全省共培育中國質量獎正獎2個、提名獎15個,總數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評選天府質量獎(四川質量獎)46個,培育老字號品牌125個(含中華老字號48個)、建筑工程魯班獎31個,命名天府旅游名縣39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數量也雙雙位居全國前列。一二三產業涌現出更多知名質量品牌,有力地提升了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區域質量協同發展穩步推進。堅持“川渝一盤棋”,簽署《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質量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與重慶市共同組建白酒計量、汽車摩托車發動機計量等重點產業技術聯盟,共同實施質量協同發展、區域品牌塑造、中小企業提質增效等7項行動,推動兩地政府質量獎、首席質量官互認,質量基礎設施資源共享。
質量工作成績亮點頻出。綿陽市、成都市青羊區獲國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督查激勵,成都、宜賓、瀘州3市獲批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首席質量官制度實施在全國交流經驗,眉山、內江、瀘州等市開發“質量貸”金融產品,幫助企業融資20多億元,實現融資增信在標準、認證、品牌、專利等各質量要素的全面覆蓋。
強力推動質量強市建設
據成都市政府副市長吳皓介紹,近年來,成都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大力推動質量強市建設,聚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質量發展新高地。
成都市質量工作總體水平邁上新臺階,2018年獲得中國質量獎城市獎,連續6年在四川省政府質量考核中獲得A級評定首位。產業質量優勢明顯,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總量達202家,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居中西部地區第一;產品質量持續向好,市級工業品抽檢合格率長期保持94.5%,消費品抽檢合格率長期保持93.7%,食品藥品抽檢合格率99%;服務質量不斷增強,位居2020年度全國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第一位,連續14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質量品牌培育顯著,該市有8家組織和2名個人共計15次獲得中國質量獎(含提名獎),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位。有14家組織共計18次獲得四川省天府質量獎(含提名獎)。質量基礎設施發展迅速,累計制定國際標準41項,國家級質檢中心達21個,已建成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國家南亞標準化研究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
吳皓表示,本屆大會是成都展示形象和推動全市質量發展的有利契機。目前,成都正在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奮力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成都已經出臺相關文件,提出堅持功能提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幸福提質創造高品質生活、智慧提能實施高效能治理,并作出“十個突出、十個全面”的具體任務安排,即:突出功能協同、區域協調,全面增強極核引領能力;突出建圈強鏈、數實融合,全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科教支撐、產研融合,全面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突出內暢外鏈、要素運籌,全面提升國際門戶樞紐功能;突出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全面提升幸福成都品質;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突出開放包容、自信自強,全面推進文化繁榮興盛;突出良法善治、公平正義,全面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突出敏捷高效、智慧智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突出底線思維、有機韌性,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廣邀質量專家出謀劃策
據介紹,本屆大會具有新主題、新模式、新平臺、新成果四大新看點。大會結合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圍繞四川省特別是成都特色產業,組織有關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在華國際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國家質檢中心、國家檢測認證機構、國家計量技術組織等,與四川相關企業和技術機構對接、洽談、簽約,積極促進當地的質量發展,讓承辦地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據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凱介紹,國家級標準計量質量技術機構與四川企業對接會是中國質量(成都)大會的一項特色活動。對接會以“強化質量基礎、賦值現代產業”為主題,邀請了近140名國家級標準計量質量技術機構專家學者和近270名四川優秀企業代表,共同商討深化質量基礎設施合作,為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的質量支撐。
深入交流研討,打造分享理念、凝聚共識的平臺。對接會邀請了質量基礎設施領域專家、技術組織和四川企業代表,分別圍繞國家質量基礎設施賦能現代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質量鏈等作主旨演講和主題發言,分享質量基礎設施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驗做法,進一步宣傳推廣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增進以質量基礎賦能現代產業的思想認同。
開展供需對接,打造牽線搭橋、質量問診的平臺。聚焦四川省六大優勢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和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工智能、生物技術、衛星網絡、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搭建國家級技術機構與四川企業互聯互通橋梁,“面對面”開展圓桌對接,圍繞企業需求、瞄準質量短板,研討解決辦法和改進方案,推動質量基礎設施精準服務、靶向發力,助力“提質強企”。
加強合作共建,打造夯實基礎、提升供給的平臺。對接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將宣布批準在四川成立或籌建一批國家級質量基礎設施技術平臺,部分國家級技術機構將與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簽署合作備忘錄,與部分四川企業商討合作事項、簽署合作協議,這既有利于優化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戰略布局,擴大服務半徑,又有利于增強四川質量基礎設施發展能力,帶動四川乃至西部地區質量競爭力整體提升。
- 人民網:全國“質量月”千家企業倡議:共筑質量誠信 建設質量強國(2024-09-23)
- 新華網:全國“質量月”千家企業倡議:共筑質量誠信 建設質量強國——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組…(2024-09-23)
- 光明網:全國“質量月”千家企業倡議:共筑質量誠信 建設質量強國(2024-09-24)
- 中國經濟網:全國“質量月”千家企業倡議:共筑質量誠信 建設質量強國——中國質量檢驗協…(2024-09-23)
- 中國經濟網:發揮質量社會共治 助力質量強國建設——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組織開展2024年…(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