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工作動態

陜西咸陽市質監局科學發展為先質量興市助力

2010年12月27日 14:59????信息來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咸陽曾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這里,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車輪,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如今的咸陽,再一次站在了歷史發展的新高點:國家戰略“關中—天水規劃”的核心區域、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中心城市。

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力實施質量興市戰略,開展質量興省創建先進質量興區縣活動,成為市委、市政府實施國家戰略、加快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

咸陽市市長莊長興提出了“實施質量興市,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注重規模,做強品牌”的發展思路,確定了“加快資源轉化和壯大新興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以大產業大項目大集團為支撐,努力形成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努力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的發展目標。

咸陽市質監局作為質量興市的牽頭單位,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按照陜西省質監局黨組提出的“一二三八”總體思路,圍繞咸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努力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堅持依法履職,強化服務理念,質量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和計量等基礎工作進一步推進,以食品安全為主的產品質量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到位,建設法治、質量、能力、效率、平安、服務、廉政、文化、作為、和諧“十大質監”成效明顯,質監事業呈現出穩步發展、持續攀升的良好態勢。

“十一五”期間,質量興市工作理念有了全新詮釋——“建立大質量工作機制,凝聚質量創建合力,提升咸陽城市魅力”,7年質量興市的合力推動,咸陽品牌經濟再現驕人業績。一是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了產業結構,形成能源化工、食品、裝備、電子、建材、醫藥、紡織7大支柱工業,其產值已占到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96.6%。二是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工業企業經濟增長明顯提速。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873億元,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976.2億元,增長20.4%。

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產業富民,群眾收入顯著提高。水果總產458.2萬噸,其中蘋果378萬噸,產量居全省第一;新增設施蔬菜2.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06元,增長19.8%。

同時,質監職能工作全面加強,獲得陜西省名牌產品48個,建立11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0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縣,食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296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194家。

咸陽市質監局發揮職能作用,在促進咸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自身實力全面提升,固定資產總值已達到5450萬元,比5年前增長140.71%,技術支撐保證能力實現突破,為自身發展贏得了諸多榮譽:獲得了西北首家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榮譽稱號,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四五”普法先進集體,連續7年被省局評為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多次被咸陽市委、市政府評為“創選評”最佳單位和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先進單位,被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質監局評為全省質監工作先進單位,被評為全省質檢系統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先進單位等。

談到咸陽市質監局的工作,咸陽市副市長唐利如充滿了肯定:“咸陽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最終要靠名牌產品的積聚,靠優勢產業的拉動,這也要靠企業、政府和社會3方力量的合力推動。我們開展的質量興市活動、開展的爭創質量興省先進縣區活動,正是建立大質量工作機制,形成質量合力的有效體現。作為牽頭部門的咸陽市質監局通過樹十大質監新形象,很好地發揮了作用,為咸陽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質量根基。”

法為準則,依法監管,建設法治質監

咸陽市質監局努力探索建設法治質監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從機制形成、制度完善到隊伍培養,確保行政權力的運行始終在有效的監督機制下。

建立學習型團隊,強化學習,確定法律法規學習年,成立法律法規學習領導小組,通過學習、考試、競賽,進一步提高全系統掌握運用法律法規的能力。定期開展區縣執法規范性檢查,強化監管,確定自查、檢查和互查模式。通過自查,不斷提高工作質量;通過對執法文書、案卷管理、法制宣傳、罰沒物品管理工作的檢查,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通過互查,確保評查結果的客觀、公正和嚴肅性。

探索長效機制,規范執法行為。建立并落實執法打假區域監管責任制,做到執法打假與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提高產品質量相結合;建立執法工作與業務科室、技術機構之間相互配合的協作機制,用執法手段配合業務科室和技術機構開展工作;建立與公安、檢察院等司法機關不定期聯系走訪制度,溝通信息,尋求支持;建立與生產企業的工作協作機制,對被查處企業定期回訪,征求意見,促進執法工作更加有效,努力做到人性化執法。推進政務公開,充分利用新聞宣傳媒體提高質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始終樹立質監執法隊伍“科學、公正、廉潔、高效”的新形象。

創新機制,聯動各方,建造質量質監

咸陽市自2003年在全省率先開展質量興市活動以來,不斷在機制創新上下工夫,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并呈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堅持高起點謀劃,構建大質量工作機制,為開展質量興市活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確定“建立大質量機制,凝聚質量創建合力,提升咸陽城市魅力”的質量興市理念,形成“依靠地方,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的良好工作機制,建立了從機關到學校、從工廠到街道、從城市到鄉村的質量興市工作網絡,明確了“質量興咸,讓生活更加美好”的奮斗目標。

市政府出臺了《咸陽市質量興市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推進名牌戰略的實施意見》、《咸陽市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獎勵辦法》,同時支持鼓勵企業發展的《關于實施工業提升工程的意見》、《關于保持工業持續增長的意見》、《關于扶持大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和《關于貫徹陜西省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相繼出臺,形成了政府推動的良好機制。

與此同時,組建由副市長唐利如為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恩懷和市質監局局長王曙曉為副組長,市國資委、城建局、工商局、財政局、農業局等13個單位為成員的質量領導小組,建立質量興市部門責任制和質量工作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年度質量興市工作情況報送制度。

第二,緊扣質量興市主線,多層次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努力提高全市質量整體水平。

質量興市領導小組緊緊圍繞市政府的階段性發展目標,采取多種形式,狠抓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提升不放松,力爭質量興市做到“三促進”,即以質量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全市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以質量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咸陽魅力提升;以質量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招商引資環境不斷優化。

7年質量興市工作的扎實根基,有效提升了咸陽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主要工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思路,積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產業優勢更加明顯,形成了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醫藥、電子信息、建材、紡織7大支柱產業。目前,7大產業的產值已占到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96.6%。其中,能化工業發展最為迅猛,5年平均增長38.3%,成為咸陽工業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確定的2010年生產總值過千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過千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過千億元的3個千億元發展目標全面完成。

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連續5年監督抽查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0%以上,2009年抽查產品的合格率達到95.5%。進一步夯實質量基礎工作,全市296家食品生產企業獲得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QS),全市194家工業企業的236種產品獲得生產許可證。通過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達95個,擁有有機果品基地8500畝、綠色果品產地118萬畝。陜西蘋果和興平辣椒獲得國家地里標志產品保護。

工程質量穩步提升。2010年全市建筑工地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創市級文明工地53個、省級優質工程“長安杯”6個、市級優質工程“秦陽杯”工程10個。

服務質量明顯改進。通過標準規范服務、提升水平,先后制定了《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點、示范街標準》以及《咸陽市美容美發店開業標準》、《服務指南》和《操作指南》,推進服務業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

標準化管理的推進,促進相關部門工作改進,取得明顯實效。市郵政局用戶投訴較2009年下降20%,涌現出6個青年文明單位、8名優質服務標兵和7個文明服務窗口。

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市68家企業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裝置,實現并網監管。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完成情況位列全省第一。

第三,著力品牌建設,堅持扶優扶強,提升咸陽城市影響力。

咸陽市質監局作為質量興市的牽頭部門,在名牌培育上不斷強化職能工作,形成良好的培育機制。

一是不斷加大對工業產品、農產品的名牌培育、扶持和宣傳力度,著力打造咸陽優勢特色品牌。

市政府把對名牌獎勵列入財政預算,即將出臺的《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十條意見》中,市財政也將每年列支100萬元,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各縣市區每年列支不低于500萬元,設立本地區專項基金,用于獎勵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二是重點培育,增強經濟競爭力。制定《咸陽市培育名牌產品工作規劃(2006~2010)》,84家企業的102個產品列入其中,名牌培育、推薦和扶持工作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三是推進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打假保優協作網絡。開展企業信用分類管理,構建企業質量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目前,全市已經擁有1個中國名牌產品、48個省級名牌產品和41個陜西省著名商標。

整合資源,挖掘潛力,鍛鑄能力質監

城市競爭力的提升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體系。咸陽市質監局不斷加快技術機構建設,提升質監服務把關能力,找準切入點,鍛鑄新支點,挖掘自身潛力,整合檢驗資源。

市特檢所通過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格核準”,市質檢所、纖檢所通過“雙認”復核評審;市質檢所擴項提能取得實效,形成覆蓋飼料類、食品類、化工類、輕工類、電線電器類、建材類等7大領域226種產品的檢測能力,檢測項目達到2000余項;市計量所建立標準63項,拓展了長度、溫度、力學、電學、光學、輻射頻率等檢定領域。

按照“體制上突破,機制上創新”的原則,建立市、縣兩級技術機構業務垂管新體制。興平、三原、禮泉、武功新增檢驗設備,提高檢驗能力;興平食品檢驗室獲得“雙認證”;禮泉、乾縣完成了縣纖維檢驗站基礎實驗室建設并通過認證驗收;旬邑、彬縣建立礦用計量器具監測站,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系統技術機構能力的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機制支撐能力明顯提高。

提升效能,匯聚合力,打造效率質監

咸陽市質監局始終以為用戶提供高效、滿意的服務為宗旨,樹立全局一盤棋思想,加強協作配合,理順系統內部機構職能,形成質監合力。

他們重點開展以下幾項活動,打造效率質監:完善管理機制,提高行政效率,以目標責任考核為總抓手,深入開展“創選評”活動,激發工作活力;加強行政效能建設,推行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失職追究制,推進工作效率提升;實行政務公開,公開辦事時限,接受群眾監督;改進服務態度,完善服務措施,提高辦事效率;加強信息化網絡建設,提高辦事辦文辦會質量和效率;將職工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設法及時妥善解決干部職工困難,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高工作效率。

夯實責任,監管到位,創建平安質監

食品安全監管、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一直是難點和重點。咸陽市質監局在創新監管方式上實現突破,增強了合力,落實了責任,提升了監管的有效性。

針對食品監管力量薄弱這一難點和重點,咸陽市質監局在對食品企業監管中開展“雙承諾制”試點,充分調動社會、企業員工參與的力量,在保護企業員工合法利益的同時,延伸了觸角,形成了合力。

他們在按照“統一管理,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縣為基礎,市局督辦”的工作原則,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各級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夯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同時,積極轉變監管模式,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的引導,教育、警示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高主體責任意識,積極承擔食品質量安全的社會責任。探索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在企業向社會承諾履行食品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同時,還向員工承諾,給予舉報其不法行為的員工生活安全保障。

與此同時,還建立食品安全風險基金管理制度、證前考試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分析制度、重點約談和警示教育會制度等新的監管制度,全面加大食品監管力度,有力規范食品生產企業的經營行為。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中,以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縣(市)”活動為主線,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明確和落實政府、部門、企業和檢驗單位的安全責任;建立市、縣、鄉3級特種設備安全動態信息監管網,實施分類監管、重點監控、現場監督檢查,強化事故多發設備和薄弱環節的監管,提高設備監管覆蓋面和監管水平,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特種設備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完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積極開展特種設備節能降耗監管和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和應用。

同時以科技為支撐,應用信息技術及科技手段實現對特種設備的遠程實時監控,推廣電梯運行遠程監控系統,開通電梯應急救援110報警聯網電話,將電梯應急救援納入社會公共救援體系。

發揮優勢,全力幫扶,營造服務質監

發揮職能幫扶作用,創新服務模式,完善幫扶措施,提高服務效果,努力提升整體管理和質量水平,充分體現“在監管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現監管”的服務理念。

大力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標準化工作力求突破,推動市政府出臺《咸陽市關于實施標準戰略切實加強標準化工作的意見》,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性更加明確。

在咸陽質監局大力支持下,全國非金屬礦產品及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咸陽成立,標準化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標準化服務能力有效提高。目前,有19家企業通過標準化良好行為確認,全市采標已達91項,建成了旬邑縣國家優質烤煙等11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1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示范效應提高了農產品質量,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在旬邑縣,煙農每戶平均收入年均遞增7.8%。

計量基礎工作全面加強,深入開展“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和“推進誠信計量、建設和諧城鄉”主題活動,創建示范醫院14家、示范眼鏡店13家、示范集貿市場11家,引導10家集貿市場、20家加油站實現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并向社會公示。重點加強對集貿市場使用的電子計價秤、醫療衛生領域在用計量器具及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的監督檢查。深入開展農資、汽車衡、能效標識產品、商品過度包裝、民用四表的首檢計量專項整治。結合“5.20世界計量日”和檢測工作整頓活動,舉辦“走進計量實驗室活動”。充分發揮計量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成立計量節能服務隊,深入耗能企業開展計量節能服務,確保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達到要求,計量器具檢定合格率達到95%以上。

注重治本,規范行為,筑建廉政質監

加強廉政建設是咸陽市質監局努力強化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著力構建讓干部職工不想犯錯誤、不能犯錯誤、不敢犯錯誤的“三不”機制,堅決把糾正不正之風作為構建和諧質監的重要任務。

分別與18個基層單位、13個機關科室簽訂了反腐倡廉建設目標責任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開設廉政課堂,市縣局共組織反腐倡廉理論專題學習68次,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明顯增強;建立領導干部任前廉政考試和談話制度和警示訓誡制度,開設廉政舉報信箱,推行公務接待“廉政灶”制度,強化約束機制,規范行政行為,進一步加強行風建設。糾建并舉,政風行風水平持續提高,2009年在39個執法部門政風行風評議中,咸陽市質監局被評為全市行風建設先進單位。

凝聚內力,激發活力,建設文化質監

文化凝聚人心,增強合力。他們積極推進質監文化建設,下發《關于大力推進質檢文化建設的安排意見》,開展質監文化標語、質監睿語、我的座右銘征集活動,積極開展“和諧質監,與善同行”活動,舉辦以“歌頌偉大祖國,構建和諧質監,共筑質量安全大堤,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建國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舉行“七一”紅色詩歌朗誦會,開展“金秋和諧質監”職工書畫攝影展,充分展示了咸陽質監隊伍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營造了大質檢文化的濃厚氛圍。

通過深入開展大質檢文化建設活動、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創先爭優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教育引導干部職工進一步更新觀念,樹立“一盤棋”思想,確立“科學發展、執法有據、為民謀利、與善同行”的行為準則,形成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服務社會、惠及民生的職業理念,激發隊伍活力,增強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強實力,奉獻社會,建樹作為質監

以服務理念為依托,認真履職,充分發揮質監職能優勢,提升質監工作的有效性和貢獻率。他們不斷加大投入,增強自身綜合實力,在全省叫響咸陽質監品牌。圍繞構建和諧質監,增強全市系統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質監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暢通內外,弘揚上善,構建和諧質監

咸陽市質監局成立信訪辦和督查室,及時受理本系統干部職工的訴求,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努力從源頭上減少不和諧、不穩定因素。通過進一步開展各種富有特色的活動,使“和諧質監,與善同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上下內外和諧順暢的良好氛圍。

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質量為根基和保障。咸陽市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曙曉說,“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調結構、穩物價、保民生、促改革,中國經濟在新的一年將呈現出轉型的新取向。調整經濟結構,才能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實施質量興市,構建大質量工作機制,咸陽市質監局必須立足實際,結合省局的工作部署,把‘十大質監’建設作為今后一段時期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在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站好崗位、履行職能、建言獻策,為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貢獻力量。”

即將邁入的“十二五”,咸陽市質監局必將以合心、合力的充足干勁,書寫出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新篇章。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先锋影音少妇资源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欧美视频专区一二在线观看 | 在线三级网站上 |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