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構建計量智慧監管系統首批360臺遠程校準公平秤投入使用
記者近日從陜西省西安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聚焦集貿市場計量監管工作,積極融合人工智能、電子地圖、智能芯片、大數據等新型技術力量,創新構建“1+2+N”計量智慧監管系統,制定并發布了《物聯網秤遠程校準規范》。目前,西安市首批360臺遠程校準公平秤已在西安110個集貿市場投入使用。
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構建“1+2+N”計量智慧監管系統,即打造1個數智監管云平臺,部署2個前端設備(公平秤、防作弊交易秤),并開發N個應用模塊(包括公平秤管理應用、防作弊交易秤應用、防作弊鉛封應用、誠信監管應用、一張圖應用等),形成了“感知—決策—執行—反饋”的完整監管閉環。該系統通過精準定位、離線報警、開蓋報警、水平報警、遠程校準、遠程質控、狀態感知、分類核秤、消費評價、一鍵投訴、風險預警、誠信檔案、誠信教育等多項功能,實現了計量監管模式從人工抽檢向智能監測的轉變,管理方式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警的轉變,服務理念實現人防向技防、治標向治本、政府監管向社會共治的跨越。截至目前,該系統已完成遠程校準、核秤1.75萬次,異常報警8200次,收集消費評價1.6萬條。
西安市市場監管局堅持規范化建設,制定并發布了全國衡器計量領域首個遠程校準規范——《物聯網秤遠程校準規范》(JJF陜081—2022)。該規范對數據的時間、空間、質量等多維度進行了規范化分析,使校準人員能夠足不出戶,通過數據隨時隨地掌握公平秤的實時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秤盤卡滯、四角不平等異常狀態。這一舉措有效推動了從器具監管到數據監管的轉變,使計量服務邁入了數智化時代。
同時,該局堅持以便民惠民為出發點,通過遠程校準公平秤解決了消費者找不到公平秤、公平秤不設置不使用、公平秤不準確不穩定等問題。通過分類核秤解決了消費者不知道如何正確復秤的困擾;通過消費評價、一鍵投訴功能解決了消費者投訴困難的問題;通過風險預警機制對消費者反映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并依法予以嚴肅查處。
目前,西安市首批360臺遠程校準公平秤已在西安110個集貿市場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消費者“投訴難”“復秤難”的痛點,切實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增強了消費者的購物信心,為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營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記者近日從陜西省西安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聚焦集貿市場計量監管工作,積極融合人工智能、電子地圖、智能芯片、大數據等新型技術力量,創新構建“1+2+N”計量智慧監管系統,制定并發布了《物聯網秤遠程校準規范》。目前,西安市首批360臺遠程校準公平秤已在西安110個集貿市場投入使用。
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構建“1+2+N”計量智慧監管系統,即打造1個數智監管云平臺,部署2個前端設備(公平秤、防作弊交易秤),并開發N個應用模塊(包括公平秤管理應用、防作弊交易秤應用、防作弊鉛封應用、誠信監管應用、一張圖應用等),形成了“感知—決策—執行—反饋”的完整監管閉環。該系統通過精準定位、離線報警、開蓋報警、水平報警、遠程校準、遠程質控、狀態感知、分類核秤、消費評價、一鍵投訴、風險預警、誠信檔案、誠信教育等多項功能,實現了計量監管模式從人工抽檢向智能監測的轉變,管理方式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警的轉變,服務理念實現人防向技防、治標向治本、政府監管向社會共治的跨越。截至目前,該系統已完成遠程校準、核秤1.75萬次,異常報警8200次,收集消費評價1.6萬條。
西安市市場監管局堅持規范化建設,制定并發布了全國衡器計量領域首個遠程校準規范——《物聯網秤遠程校準規范》(JJF陜081—2022)。該規范對數據的時間、空間、質量等多維度進行了規范化分析,使校準人員能夠足不出戶,通過數據隨時隨地掌握公平秤的實時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秤盤卡滯、四角不平等異常狀態。這一舉措有效推動了從器具監管到數據監管的轉變,使計量服務邁入了數智化時代。
同時,該局堅持以便民惠民為出發點,通過遠程校準公平秤解決了消費者找不到公平秤、公平秤不設置不使用、公平秤不準確不穩定等問題。通過分類核秤解決了消費者不知道如何正確復秤的困擾;通過消費評價、一鍵投訴功能解決了消費者投訴困難的問題;通過風險預警機制對消費者反映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并依法予以嚴肅查處。
目前,西安市首批360臺遠程校準公平秤已在西安110個集貿市場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消費者“投訴難”“復秤難”的痛點,切實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增強了消費者的購物信心,為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營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 甘肅首個廣告行業公平競爭指南正式發布(2025-04-30)
- 淮安套餐辦理企業注銷登記“一件事”(2025-04-30)
- 從“監管者”到“護航人”(2025-04-30)
- 激活億萬經營主體向“新”力(2025-04-30)
- 提“智”增效 監管有“數”(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