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行風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實踐案例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行風建設深入開展、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2024年第一批“行風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實踐案例遴選。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響應,精心組織推薦,最終“北京海淀:正行風 強治理 運用大數據打擊食品領域惡意索賠”等10個優秀實踐案例入選,現予以公布。
一、北京海淀:正行風 強治理 運用大數據打擊食品領域惡意索賠
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落實行風建設“數字+執法”要求,以“大數據”賦能執法效能提升,在全市率先開展“惡意索賠”專項治理,成功發現并打擊2起食品領域惡意索賠案件,有力維護首都良好營商環境。本案為北京市第一起由市場監管系統主動發現并成功移送的惡意索賠案例,相關報道被70家以上媒體和公眾號轉載,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達7212萬次,獲得良好社會反響。圍繞“糾治一個行風問題、破解一類監管難題”,著力構建遏制食品領域惡意索賠長效機制,為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一流“北京服務”品牌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二、河北石家莊:一點一滴狠抓行風 正心正行服務發展
河北省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抓起,組織拍攝《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行為規范示范教學片》(以下簡稱《示范教學片》),著力規范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行為。《示范教學片》直觀形象、易學易做,被河北省局在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推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規范效應,市場監管隊伍整體形象、精神風貌“煥然一新”,監管為民、服務發展理念在監管執法過程中充分顯現,贏得了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
三、遼寧:創建“清風窗口” 促進審批服務正行風樹新風
遼寧省市場監管局將“清風遼寧政務窗口”創建列入行風建設三年攻堅專項行動方案重點任務,以“辦事不找關系、用權不圖好處”為主旨,加強窗口行風教育,開展“領導干部走流程”等活動,實施窗口服務事項再造。全系統1026個窗口按照“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條件”編制《辦事不找關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建立起全省統一的服務指南矩陣,統一提供簡版《指南》和高頻事項折頁、“掃碼讀懂”等貼心服務。各地積極創新“園丁式”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等,增強了群眾辦事體驗感。全系統審批服務達到標準、條件、流程“三同一”,“辦事不找關系、用權不圖好處”深入人心,2023年全省新設經營主體戶數、同比增速均創5年同期新高。
四、上海松江:“云監碼”賦能“雙隨機”監管 解決擾企問題
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針對在行風問題排查治理工作中發現的行政執法部門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的擾企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通平臺間信息壁壘,創新“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數字化手段,建立聯合推廣運用“云監碼”制度,在全國首創依托“云監碼”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做到“見碼才是隨機、有碼才能抽查”,讓市場監管“無事不擾”、服務“無處不在”,增強了政府和企業的良性互動,為企業減負增效,經營主體獲得感不斷提升。2023年5月,因創新依托“云監碼”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上海市松江區被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表彰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地方”。
五、安徽蕪湖:柔性執法讓執法更有溫度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活躍著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規模領域的中小微企業。個別企業設立時間不長,合規意識與能力不強,容易因無心之失而觸犯法律紅線。安徽省蕪湖市市場監管局不斷加強行風建設,切實轉變執法理念,探索實施“柔性執法”,推行約談告誡、行政指導等執法方式,對經營主體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實行輕罰免罰。同時實行免罰后處理“閉環”管理,保障執法部門全方位正確履行職責,推動企業合規、守法經營,讓更多經營主體放心投資和經營。
六、江西上饒:“E呼即辦”讓消費訴求辦理跑出加速度
江西省上饒市市場監管局秉承人民利益至上、監管執法為民的理念,把消費訴求辦理作為落實市場監管系統行風建設三年攻堅專項行動的具體實踐,全面推進“E呼即辦”處置機制。對每一個群眾訴求工單,做到5分鐘內簽收、30分鐘內響應、12小時內反饋,并對行政執法過程進行全面規范,完善流程機制、強化處置隊伍、嚴格回復標準,用訴求辦理“加速度”贏得人民群眾“滿意度”,全力維護上饒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七、湖南永州:優化行風“一照通” 高效辦成一件事
湖南省永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經營主體需求為中心,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導向,在湖南省率先推行涉企審批服務“一照通”改革,集成10個部門25個許可證照,實現一套表單、一窗受理、一并審核、一次核查、一天辦好、一碼涵蓋、一照通行,以一流行風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經營主體內生動力。據湖南省永州市政務中心回訪顯示,群眾和企業對“一照通”改革滿意度達100%。“一照通”改革獲評湖南省“十大改革品牌”,湖南省政府《調查與研究》專題推介。
八、廣東深圳:打造社會監督促行風建設的“深圳樣本”
廣東省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創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立由“兩代表一委員”、退休干部、志愿者組成的150人社會監督員隊伍,深度參與行風建設,通過舉辦“今日我跟班”“熱點追蹤查”“政廉回頭看”等活動,邀請社會監督員對審批服務、日常監管、行政執法等工作進行“常態化”監督、“突擊式”暗訪和“體驗式”參與,有力推動全市市場監管隊伍改進作風、增進業務、提高效能。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探索構建多點覆蓋、長效運作的行風監督體系,走出了一條市場監管系統行風建設社會共治新路子,為行風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了“深圳樣本”。
九、重慶沙坪壩:打出“四辦”組合拳 推動行風大提升
重慶市沙坪壩區市場監管局立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聚焦窗口服務“小切口”,推動行風建設“大提升”。堅持“干部多走一步、群眾少走一步”工作思路,打出掃碼導辦、視頻教辦、管家幫辦、規范開辦“四辦”組合拳,事前輔導減困惑,為民服務減距離,節約成本減浪費,實現審批更少、流程更優、服務更好。企業開辦“一件事一次辦”更加高效,將設立登記、刻制印章、就業社保登記等多部門事項整合,開辦企業只需1個環節、1日辦結、最多跑1次,準入準營更加便捷。2023年全區新設經營主體同比增長28.48%,企業、群眾認可度和獲得感持續提高。
十、陜西西安:細化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維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
陜西省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為提升經營主體創業信心、優化營商環境,解決類案不同罰、過罰不相當、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著力打破傳統慣性思維,在全省率先探索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推行“一支隊伍執法、一套標準規范、一套程序辦案、一套機制管理”的執法模式,規范執法人員行為、壓縮自由裁量空間、健全行政執法程序。此項舉措在全省具有創新性、示范性、典型性,積累了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做法。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行風建設深入開展、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2024年第一批“行風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實踐案例遴選。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響應,精心組織推薦,最終“北京海淀:正行風 強治理 運用大數據打擊食品領域惡意索賠”等10個優秀實踐案例入選,現予以公布。
一、北京海淀:正行風 強治理 運用大數據打擊食品領域惡意索賠
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落實行風建設“數字+執法”要求,以“大數據”賦能執法效能提升,在全市率先開展“惡意索賠”專項治理,成功發現并打擊2起食品領域惡意索賠案件,有力維護首都良好營商環境。本案為北京市第一起由市場監管系統主動發現并成功移送的惡意索賠案例,相關報道被70家以上媒體和公眾號轉載,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達7212萬次,獲得良好社會反響。圍繞“糾治一個行風問題、破解一類監管難題”,著力構建遏制食品領域惡意索賠長效機制,為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一流“北京服務”品牌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二、河北石家莊:一點一滴狠抓行風 正心正行服務發展
河北省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抓起,組織拍攝《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行為規范示范教學片》(以下簡稱《示范教學片》),著力規范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行為。《示范教學片》直觀形象、易學易做,被河北省局在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推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規范效應,市場監管隊伍整體形象、精神風貌“煥然一新”,監管為民、服務發展理念在監管執法過程中充分顯現,贏得了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
三、遼寧:創建“清風窗口” 促進審批服務正行風樹新風
遼寧省市場監管局將“清風遼寧政務窗口”創建列入行風建設三年攻堅專項行動方案重點任務,以“辦事不找關系、用權不圖好處”為主旨,加強窗口行風教育,開展“領導干部走流程”等活動,實施窗口服務事項再造。全系統1026個窗口按照“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條件”編制《辦事不找關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建立起全省統一的服務指南矩陣,統一提供簡版《指南》和高頻事項折頁、“掃碼讀懂”等貼心服務。各地積極創新“園丁式”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等,增強了群眾辦事體驗感。全系統審批服務達到標準、條件、流程“三同一”,“辦事不找關系、用權不圖好處”深入人心,2023年全省新設經營主體戶數、同比增速均創5年同期新高。
四、上海松江:“云監碼”賦能“雙隨機”監管 解決擾企問題
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針對在行風問題排查治理工作中發現的行政執法部門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的擾企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通平臺間信息壁壘,創新“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數字化手段,建立聯合推廣運用“云監碼”制度,在全國首創依托“云監碼”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做到“見碼才是隨機、有碼才能抽查”,讓市場監管“無事不擾”、服務“無處不在”,增強了政府和企業的良性互動,為企業減負增效,經營主體獲得感不斷提升。2023年5月,因創新依托“云監碼”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上海市松江區被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表彰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地方”。
五、安徽蕪湖:柔性執法讓執法更有溫度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活躍著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規模領域的中小微企業。個別企業設立時間不長,合規意識與能力不強,容易因無心之失而觸犯法律紅線。安徽省蕪湖市市場監管局不斷加強行風建設,切實轉變執法理念,探索實施“柔性執法”,推行約談告誡、行政指導等執法方式,對經營主體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實行輕罰免罰。同時實行免罰后處理“閉環”管理,保障執法部門全方位正確履行職責,推動企業合規、守法經營,讓更多經營主體放心投資和經營。
六、江西上饒:“E呼即辦”讓消費訴求辦理跑出加速度
江西省上饒市市場監管局秉承人民利益至上、監管執法為民的理念,把消費訴求辦理作為落實市場監管系統行風建設三年攻堅專項行動的具體實踐,全面推進“E呼即辦”處置機制。對每一個群眾訴求工單,做到5分鐘內簽收、30分鐘內響應、12小時內反饋,并對行政執法過程進行全面規范,完善流程機制、強化處置隊伍、嚴格回復標準,用訴求辦理“加速度”贏得人民群眾“滿意度”,全力維護上饒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七、湖南永州:優化行風“一照通” 高效辦成一件事
湖南省永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經營主體需求為中心,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導向,在湖南省率先推行涉企審批服務“一照通”改革,集成10個部門25個許可證照,實現一套表單、一窗受理、一并審核、一次核查、一天辦好、一碼涵蓋、一照通行,以一流行風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經營主體內生動力。據湖南省永州市政務中心回訪顯示,群眾和企業對“一照通”改革滿意度達100%。“一照通”改革獲評湖南省“十大改革品牌”,湖南省政府《調查與研究》專題推介。
八、廣東深圳:打造社會監督促行風建設的“深圳樣本”
廣東省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創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立由“兩代表一委員”、退休干部、志愿者組成的150人社會監督員隊伍,深度參與行風建設,通過舉辦“今日我跟班”“熱點追蹤查”“政廉回頭看”等活動,邀請社會監督員對審批服務、日常監管、行政執法等工作進行“常態化”監督、“突擊式”暗訪和“體驗式”參與,有力推動全市市場監管隊伍改進作風、增進業務、提高效能。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探索構建多點覆蓋、長效運作的行風監督體系,走出了一條市場監管系統行風建設社會共治新路子,為行風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了“深圳樣本”。
九、重慶沙坪壩:打出“四辦”組合拳 推動行風大提升
重慶市沙坪壩區市場監管局立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聚焦窗口服務“小切口”,推動行風建設“大提升”。堅持“干部多走一步、群眾少走一步”工作思路,打出掃碼導辦、視頻教辦、管家幫辦、規范開辦“四辦”組合拳,事前輔導減困惑,為民服務減距離,節約成本減浪費,實現審批更少、流程更優、服務更好。企業開辦“一件事一次辦”更加高效,將設立登記、刻制印章、就業社保登記等多部門事項整合,開辦企業只需1個環節、1日辦結、最多跑1次,準入準營更加便捷。2023年全區新設經營主體同比增長28.48%,企業、群眾認可度和獲得感持續提高。
十、陜西西安:細化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維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
陜西省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為提升經營主體創業信心、優化營商環境,解決類案不同罰、過罰不相當、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著力打破傳統慣性思維,在全省率先探索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推行“一支隊伍執法、一套標準規范、一套程序辦案、一套機制管理”的執法模式,規范執法人員行為、壓縮自由裁量空間、健全行政執法程序。此項舉措在全省具有創新性、示范性、典型性,積累了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做法。
- 新華網報道: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費環…(2025-03-19)
- 中國經濟網發布: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2025-03-19)
- 新華網發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開展2025年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2025-03-14)
- 人民網發布: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舉行(2025-03-15)
- 人民網專題報道——中國質檢協會:推動防偽溯源服務賦能 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