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質檢快訊

“叩水”屈原“碳”索末來
踐行新質生產力富碳農業生態位

2024年05月06日 09:35????信息來源: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碳中和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

4月25日,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碳中和綠色發展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富碳農業首席科學家、歐盟創新中心碳中和綠色發展首席專家袁東來應邀在岳陽市屈原區管理委員會,作了題為《“叩水”屈原“碳”索末來一一踐行新質生產力富碳農業生態位》專題報告。

袁東來在報告中指出:國家航天局首次將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來自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是屈原對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于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是對屈原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詩人的崇高致敬。

科學是一種反常識、反本能,超脫了功利的精神追求,是人類文明史上最不可思議的發明。為什么中國古代技術很發達,卻沒有產生近代科學?

求真是科學的基本條件;敢于求真,就不怕得罪人,不怕離群索居,不怕挑戰權威。而我們的文化基因卻不是求真,而是求和。求和就只能和稀泥,講關系,看親疏。這種文化沒有科學的養分。

一棵樹最堅硬的地方是它的傷疤,一個人所徹悟的程度恰是他所受苦的程度。

屈原管理區位于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結合部,東臨汨羅江,南接湘陰,西枕湘江,北瀕洞庭,總面積218平方公里,素有“飼料之鄉”、“梔子之鄉”的美譽。全區三面環水,自東南向西北東洞庭湖傾斜的元寶形盆地,以人工平原為主,散布低丘崗地。制高點為磊石山,海拔90.72米,最低處蕎麥湖湖底,海拔22米。平原面積190.3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4.55%。

屈原管理區位于“三農”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已獲評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13項國家級榮譽。所轄營田鎮獲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區內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正圍繞“現代農業全域作標桿、鄉村振興全域作示范、三農工作全域爭先進”的戰略定位,全力推進“三區”創建,即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岳陽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全域農旅區。

全區三面環水,湘江、洞庭湖、汨羅江在“瀟湘八景洞庭秋月”所在地磊石山匯合,有“羋月故里·水上草原”三和村、“綠色長廊”尚磊路、生態原鄉鳳凰山、蕎麥湖,千畝東古湖濕地吸引數量眾多西伯利亞小天鵝、灰鶴、白鶴等珍惜候鳥棲息越冬,全區冬季候鳥遍地。春看油菜、夏賞梔子、秋瞰稻浪、冬觀天鵝已成為屈原四道鮮明生態景觀名片。

2022年全區實現GDP104.47億元,增長4.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1.69億元,增長1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2元,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2元,增長7.4%,排名全市前列。

袁東來在報告中指出:社會的命脈是經濟,自然生態的命脈則是碳。我們的地球被稱為碳星球,因為地球所有的生命體中,碳是基礎元素,由碳為框架形成的有機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碳是生命之本。自然萬物的生長和繁衍,實際上是碳循環的不同表現形式。

富碳農業(包括富碳林業)是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跟據自然界植物生長規律,并遵循自然科學、生態環境學、能源經濟學、循環經濟學,土壤學、植物學、植保學基本原理,運用系統工程和現代科技成果,“將工業生產活動產生的巨量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納的二氧化碳富集后,用于工農業生產”。

具體技術路線是,以高于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數倍的濃度,作為碳肥“植物碳糧”釋放在設施農業和農業生產的小區域中,創造一個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環境,培養種植各類作物,促進農、林、牧、副、漁業單產大幅提高,從而減少、杜絕化肥農藥使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集約經營的高效大農業。既可利用碳資源節能減排,消納碳資源,解決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又可以促進相關工農業生產。

富碳農業就是把黑色的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還原成綠色的資源,把高碳的資源轉變成綠色的財富,二氧化碳是綠色資源寶藏。把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變為農作物生長原料的系統方法,而不是純粹地減少或者掩埋它們。運用碳捕集技術發展富碳農業,平衡碳的泛濫,修復大自然與人類生存環境,達到碳的循環和利用,有效解決了將二氧化碳由有害氣體物質變為一種資源和能源的路徑。

富碳農業把收集好的工業排放的CO2給農作物增施,滿足作物對CO2的需求,可以成倍的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為作物增施CO2具有顯著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有六大好處:

1是病蟲害少,能減少農藥使用60一70%。

2是農產品的干物質含量和含糖量能提高20一25%,果實光亮有光澤,沒有畸形果。含糖量高口感好外型美觀,銷售價格能增長200一300%,甚至更多。

3是增產幅度大,增產50一200%。葉菜類根菜類蔬菜收獲期縮短30一100%。如增施CO2的韭菜15天就能收獲,而且莖桿粗,葉片寬,嫩甜味辣,能增產200%。

4是根系發達,能提高土壤有機質。作物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是平衡的,地上部分增產1倍以上,地下部分的根系也要增產1倍以上。增施CO2后的作物根系又多又長又健狀,吸收水肥的能力增強,肥料的利用率提高,殘留量要減少,肥料對土壤的污染減少。根系腐爛后變成土壤有機質,根系量增加了土壤有機質也就增加了,從而提高了土壤質量。

5是經濟效益好。1噸CO2可以生產5噸番茄,或生產6噸生菜。現在CO2的出廠價是280元/噸,運輸在200公里左右地頭賣500元/噸。蔬菜的價格在4一10元/公斤。經濟效益好,經營種子化肥的企業做業務僅幾個月,而溫室蔬菜一年四季都在生產,都可以增施CO2,只是在苗期濃度在500ppm,結果期和生長旺盛期要保持1400ppm。

6是能減少凍災和低溫危害。溫室不增施CO2就要開風口通風去補充CO2,在寒冷的冬天溫室內溫度在20℃一25℃,如果遇到連續陰天雪天和極寒天氣溫度迅速下降,容易遭受凍災。增施CO2溫室不用通風,溫度可以達到30℃一35℃,土壤及溫室儲積的熱量多,遇到極寒天氣遭受的凍災也會輕。再者作物在夜間的生命活動要分解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為糖,但是這個過程溫度不能低于13℃,但在北方有幾十天溫室內的夜間溫度低于13℃,作物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而產生病害。如果中午溫度超過32℃,則能使晚上沒能分解的淀粉分解成糖,從而為作物生長提供營養。不增施CO2需要通風的溫室是達不到32℃的,只有增施CO2不需要通風的溫室才能達到32℃,滿足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條件。

農作物生長3個基本原料,即水、CO2和氮磷鉀等16種元素。由擇沃而耕到人工灌溉農產品產量成倍增加,化學肥料的廣泛使用也使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現在水和肥料基本都滿足了作物的生長需要,只有CO2還差70%,增施CO2的增產潛力還是很大的。每畝溫室可增施8噸CO2,中國有6000萬畝設施農業,可以利用CO2 2一4億噸。全國農田播種面積有30億畝(南方種兩茬),每畝用0.5一1噸,可以利用15一30億噸。全國有果園茶園6億畝,每畝用1.5噸,可用掉9億噸。利用潛力最大的是在飼草上。中國飼草缺口很大,每年都要從美國進口紫花苜蓿,從澳大利亞等進口燕麥。中國對蛋白飼料需求較大。高丹草蛋白含量接近全株玉米的2倍,增施CO2后產量會更高,割兩茬畝產上到13一14噸。

增施二氧化碳實現作物增產,其對二氧化碳的消耗數量會非常巨大。這是向聯合國兌現二氧化碳減排承諾的最有效方法。

富碳農業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了灌溉良田的生命之源。擺脫束縛著經濟發展的“碳枷鎖”,創造出全新的“疏堵結合”的碳排放治理方法,解決了本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難題和認識誤區。富碳農業則是科學家對破除這種誤區的一個重要闡釋。富碳農業推廣實施,將是一場環境與發展格局的巨變,是國內碳中和綠色發展新興的萬億規模產業。

富碳農業發展模式系統提出了“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工業經濟低碳化、農業生產富碳化”的發展創新理念。實現農業4.0值錢,工業、科技4.0賺錢,金融4.0造錢,從而反哺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這就是富碳農業新質生產力新的生態位。

富碳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是由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擺脫主要靠耕地、淡水、化肥、農藥等資源的粗放型外延式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可持續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農業生產力質態。

富碳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源自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富碳農業新質生產力是勞動者從傳統農民向高素質農民躍升的農業生產力質態。

富碳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是勞動資料從常規投入品向新型投入品躍升的農業生產力質態。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要在守住耕地紅線的同時,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退化耕地治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以耕地質量的躍升提高土地產出率。大力發展富碳農業等新型肥料、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提高化肥和農藥有效利用率。

富碳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是生產要素組合從傳統種養業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躍升的農業生產力質態。富碳農業新質生產力在中國及世界工農業發展中,第一次提出了對“碳”的全新認識,解決了人類對“碳”的認知“盲點”和“斷點”,即利用農業碳匯功能來消納碳實現工業排碳與農業固碳良性循環的全新經濟發展模式。

岳陽市屈原區管理委員會做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要緊緊抓住這次富碳農業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國家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標準制定和示范,在實現生態價值最大化方面創新探索出實踐道路,以生態文明建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展現了我國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定政治意志,將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歸口立項,牽頭聯合多家研究機構、高校和金融機構,結合國際經驗和我國實際,編制并發布了《項目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通則》團體標準。本標準創新開展了項目層面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及已建成工程項目在建設實施、投產運營階段影響自然-經濟-社會復合系統而產生的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能夠為項目層級的生態產品定價、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工程項目綠色評價提供依據,在政府部門以生態產品發展為抓手,制定建設工程項目獎補機制和準入制度時,提供技術支撐,還可為綠色金融提供參考依據,實現對生態產品相關項目的精準聚焦,引導更多的資金投向相關項目,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支持作用。

岳陽市屈原區管理委員會做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應把富碳農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產業和未來產業納入優先支持范圍。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遵循規律,推動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應遵循需求誘致型技術進步邏輯,從岳陽市屈原區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出發,堅持需求導向,把提高耕地和灌溉用水等資源要素產出效率、突破耕地等自然條件限制、拓展農業生產空間作為主攻方向。應注重通過技術集成盡快形成現實生產力,從能夠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技術創新并非都是高大上、關鍵在管用的認知出發,突出現有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集成應用,協同提高農業現實生產力。應把綠色可持續作為底色,從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農業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交織的特殊產業出發,高度關注富碳農業領域技術進步對自然界的長期影響、對生命倫理的影響。應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通過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效能,提高農業生產力諸要素組合效率。發揮標準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保障作用。

綠色有機是農業的底色,富碳是農業的底盤,富碳農業把中國有機產業創新標準向更高層次躍升。

岳陽市屈原區管理委員會做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通過發展富碳農業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質量在推動城市可持續中發展的作用,探索建立縣域質量比較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發揮本地優勢,完善質量促進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質量強縣、強區、強鎮,著力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更好地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碳中和綠色發展委員會將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工作目標,賦能岳陽市屈原區管理委員會在富碳農業新質生產力領域的質量標準制定、質量與質量檢驗檢測服務、科研課題咨詢服務、標準聯合研制服務等領域發揮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大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助力岳陽市屈原區管理委員會綠色高質量發展,切實助力質量強國建設。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日本韩国不卡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