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建設穩步推進計量有力支撐經濟社會低碳高質量發展
3月18日,下班騎行到家的北京市民張珊,在高德地圖的“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中又獲得了新的“低碳能量”,從而累積到了一張瑞幸咖啡38元的直減券。
截至2023年12月,像張珊一樣參與北京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活動的正式注冊用戶已達426萬人,月活躍用戶71萬人,累計核算碳減排量51萬噸,完成12萬余噸碳交易,真正實現“滴水匯聚江河”,這也是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了基于出行鏈的多方式綠色出行碳減排量參與碳交易。
這項于2020年9月正式上線的活動,由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城市交通)負責。該中心首創國際先進的基于MaaS(出行即服務)計量的低碳出行碳激勵機制,從計量參數標定、計量方法精細化和計量結果核驗準確化3方面,形成了一套“三位一體”、宏觀微觀相協同、量值可溯源的創新計量體系。在該體系中,從關鍵參數的測量器具、核算方法中參數的確定,到計量結果中核驗機制的設計原理等方面都體現了碳計量理念。
“市民只要在MaaS平臺(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上注冊參與該活動后,每次出行中只要全部或部分采用綠色出行方式,無論是公交、軌道、步行、騎行中的哪一種,都可以自動被MaaS平臺所捕捉,獲得相應的碳減排量,并用減排量在MaaS平臺上輕松獲得碳交易的獎勵。”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城市交通)承擔單位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節能減排中心主任工程師周瑜芳說。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寫進了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國綠色發展路徑越來越明晰。其中,計量發揮的基礎保障作用也越來越顯現。
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服務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依托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各省市計量機構和部分行業領域單位,先后批復成立了29家國家能源計量中心。
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對這些國家能源計量中心階段性評價工作情況通報。近5年來,在各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建設的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已接入4700余家重點用能單位,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超過6000次、能效水效標識監督檢查1.7萬余批次;各國家能源計量中心服務企業27萬余家,主持或參與制定計量技術規范/標準1222項,承擔科研任務1092項,成果轉化439項。
“通過不斷加強能源計量技術研究和應用,采取多種方式服務政府部門節能政策制定、實施和企業節能降耗減碳,各國家能源計量中心的工作成效得到社會各方面的認可。”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負責人表示。
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數據采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能源計量服務轉型升級。在新疆,持續穩定運行11年的“新疆能耗數據在線監測平臺”,目前已經實現了359家重點用能單位和603家企業電力數據的集中采集,覆蓋水、煤、氣(汽)、電、油、熱等主要能源品種,實現了數據采集聯網和實時監測目標,并將企業能耗數據通過自治區政務外網上傳到國家平臺。該平臺建設獲得自治區節能減排專項資金4000余萬元支持。
近5年,各省級能耗數據在線監測平臺重點用能單位接入率約87.5%,直接傳輸至國家能耗數據在線監測平臺的重點用能單位4067家,覆蓋了工業制造、電力、建筑、交通運輸、數據中心等行業。
要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監管依據和技術服務一直是政府部門和企業所急需的。在河南,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河南)支撐省發展改革委、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及其他部門完成能耗雙控考核、節約型示范單位驗收、綠色工廠評價、機動車遙感精細化管控服務、油氣回收在線監管等工作。在湖北,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湖北)促進多部門合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標準體系的建設,幫助企業快速建立碳排放計量監測體系,協助政府部門掌握關鍵領域碳排放量動態變化,為湖北碳交易市場有序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浙江,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浙江)開展紡織印染業能效對標和節能診斷活動,組織專家蹲點行業調研,梳理印染工藝流程、工序能源品種和計量特點,對省內60家印染企業開展能效測試,“一企一策”提出意見建議150余條。
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綠色低碳發展是一個長期目標任務。計量司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強化對能源計量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能源計量服務效能,加強能源計量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能源計量向碳計量轉化銜接。
3月18日,下班騎行到家的北京市民張珊,在高德地圖的“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中又獲得了新的“低碳能量”,從而累積到了一張瑞幸咖啡38元的直減券。
截至2023年12月,像張珊一樣參與北京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活動的正式注冊用戶已達426萬人,月活躍用戶71萬人,累計核算碳減排量51萬噸,完成12萬余噸碳交易,真正實現“滴水匯聚江河”,這也是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了基于出行鏈的多方式綠色出行碳減排量參與碳交易。
這項于2020年9月正式上線的活動,由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城市交通)負責。該中心首創國際先進的基于MaaS(出行即服務)計量的低碳出行碳激勵機制,從計量參數標定、計量方法精細化和計量結果核驗準確化3方面,形成了一套“三位一體”、宏觀微觀相協同、量值可溯源的創新計量體系。在該體系中,從關鍵參數的測量器具、核算方法中參數的確定,到計量結果中核驗機制的設計原理等方面都體現了碳計量理念。
“市民只要在MaaS平臺(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上注冊參與該活動后,每次出行中只要全部或部分采用綠色出行方式,無論是公交、軌道、步行、騎行中的哪一種,都可以自動被MaaS平臺所捕捉,獲得相應的碳減排量,并用減排量在MaaS平臺上輕松獲得碳交易的獎勵。”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城市交通)承擔單位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節能減排中心主任工程師周瑜芳說。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寫進了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國綠色發展路徑越來越明晰。其中,計量發揮的基礎保障作用也越來越顯現。
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服務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依托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各省市計量機構和部分行業領域單位,先后批復成立了29家國家能源計量中心。
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對這些國家能源計量中心階段性評價工作情況通報。近5年來,在各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建設的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已接入4700余家重點用能單位,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超過6000次、能效水效標識監督檢查1.7萬余批次;各國家能源計量中心服務企業27萬余家,主持或參與制定計量技術規范/標準1222項,承擔科研任務1092項,成果轉化439項。
“通過不斷加強能源計量技術研究和應用,采取多種方式服務政府部門節能政策制定、實施和企業節能降耗減碳,各國家能源計量中心的工作成效得到社會各方面的認可。”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負責人表示。
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數據采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能源計量服務轉型升級。在新疆,持續穩定運行11年的“新疆能耗數據在線監測平臺”,目前已經實現了359家重點用能單位和603家企業電力數據的集中采集,覆蓋水、煤、氣(汽)、電、油、熱等主要能源品種,實現了數據采集聯網和實時監測目標,并將企業能耗數據通過自治區政務外網上傳到國家平臺。該平臺建設獲得自治區節能減排專項資金4000余萬元支持。
近5年,各省級能耗數據在線監測平臺重點用能單位接入率約87.5%,直接傳輸至國家能耗數據在線監測平臺的重點用能單位4067家,覆蓋了工業制造、電力、建筑、交通運輸、數據中心等行業。
要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監管依據和技術服務一直是政府部門和企業所急需的。在河南,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河南)支撐省發展改革委、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及其他部門完成能耗雙控考核、節約型示范單位驗收、綠色工廠評價、機動車遙感精細化管控服務、油氣回收在線監管等工作。在湖北,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湖北)促進多部門合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標準體系的建設,幫助企業快速建立碳排放計量監測體系,協助政府部門掌握關鍵領域碳排放量動態變化,為湖北碳交易市場有序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浙江,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浙江)開展紡織印染業能效對標和節能診斷活動,組織專家蹲點行業調研,梳理印染工藝流程、工序能源品種和計量特點,對省內60家印染企業開展能效測試,“一企一策”提出意見建議150余條。
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綠色低碳發展是一個長期目標任務。計量司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強化對能源計量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能源計量服務效能,加強能源計量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能源計量向碳計量轉化銜接。
- 臺州為新晉數字廣告企業“發紅包”(2025-08-02)
- 綠茵場外護安全——江蘇全域聯動筑牢“蘇超”賽事食品安全防線綜述(2025-08-02)
- 山西發出倡議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和食品生產環節使用食品添加劑行為(2025-08-02)
- 四川成都啟動2025年食品安全宣傳周(2025-08-02)
- 遼寧重拳整治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