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成效顯著
2023年8月1日,反壟斷法實施滿十五周年,新反壟斷法實施滿一周年。去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強反壟斷、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的重要決策部署,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民生領域為突破口,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執法行動,通過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及時預防和制止企業在逐利沖動下損害人民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實現了反壟斷執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相互統一,成效顯著意義重大。
2020年-2022年間,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醫藥行業壟斷案件10余件,累計罰沒金額約12億元。其中,揚子江藥業集團因實施壟斷協議行為被罰沒7.64億元。2023年截至6月15日,已有7家藥企受到反壟斷處罰,累計罰沒金額已高達5.51億元。其中,對遠大醫藥與武漢匯海兩公司的罰沒款總額達3.21億元。在公用事業及保險領域,近3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壟斷案件20余件,累計罰沒金額約1.6億元,浙江省江山市殯儀館、安徽省毫州市保險行業協會、寧夏長燃天然氣有限公司、南京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等因實施壟斷行為被處罰。上述執法活動體現了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的持續性、連貫性,彰顯了市場監管部門保民生促發展的執法決心。為進一步加大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力度,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依法查處一批民生領域重大典型壟斷案件,起到了“查處一起、震懾一批、規范一片”的顯著效果。此外,在維護反壟斷執法中央事權的基礎上,市場監管總局積極調動地方執法積極性。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在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查處北京紫竹醫藥公司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氟尿嘧啶注射液橫向壟斷協議案,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查處日照市水務集團供水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等。中央與地方聯動保持了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的力度,強化了執法的效果,切實維護了人民合法權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的根本遵循。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關鍵舉措。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是要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其中第三條原則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民生領域的反壟斷執法,預防和制止限制競爭行為,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根本上體現了人民利益、反映了人民愿望、維護了人民權益、增進了人民福祉。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體現了人民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民生領域反壟斷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從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第一批民生領域專項執法典型案例來看,在13起案件中,5起案件發生在藥品領域,8起案件發生在公用事業及保險等領域。涉案的相關藥品列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用于治療腫瘤、心梗、血透等重大疾病,關系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涉案的公用事業,涵蓋了供熱、供氣、餐廚垃圾收運等領域,提供著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務。涉案的“學平險”在護航學生人身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關系著中小學生群體的切身利益。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途徑。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反映了人民愿望。人民的愿望指引著國家前進的方向,把握好人民愿望才能確保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踐要求。人民愿望隨著時代變遷,其理論內涵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愿望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近年,原料藥行業壟斷行為頻發,引發藥品價格上漲甚至斷供,嚴重擾亂醫藥行業正常競爭秩序,增加患者用藥成本,這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背道而馳。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著力解決民生問題經濟問題發展問題,回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深刻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維護了人民權益。民之福祉,法之所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人民權益”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可觸摸和感知的,它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是人們的生存、溫飽、健康、財產、尊嚴,是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這既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多內涵,也更強調法治應發揮更多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反壟斷法是一部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法律。在經濟活動的鏈條中,消費者處于終端環節,是壟斷后果的最終承擔者,因此,如果消費者利益得不到切實維護,則無法分享競爭、創新乃至發展帶來的紅利。民生“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其完善程度如何、保障力度怎樣,深切關乎著每一位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公用事業、教育、醫療衛生、交通運輸以及保險等民生領域時常出現的不公平高價、拒絕交易、限定交易以及搭售等壟斷行為損害了市場競爭秩序,嚴重侵害了人民合法權益。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讓違法者感受到執法力度,有助于保護人民合法權益,讓人民感受到執法溫暖。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增進了人民福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當下,民生領域對加強反壟斷執法的需求十分迫切,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才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領域壟斷行為涉及的相關市場或大或小,無論市場壟斷或者行政性壟斷,都會排除、限制相關市場競爭,損害市場競爭秩序。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破除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的做法,可以預防和制止民生領域壟斷行為,有效促進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優化營商環境進而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不斷優化民生領域市場競爭生態,推動民生領域相關市場的競爭秩序不斷好轉,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人民將充分享受競爭、創新紅利以及改革發展成果。
加強反壟斷執法,民生領域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最終還要落實到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上來,落實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來,落實到保障公平正義上來。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沒有終點,反壟斷執法不會暫停。持續推進民生領域的反壟斷執法,專項執法行動與常態監管相結合,瞄準衣食住行小切口,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大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將成色更足、幸福感將更可持續、安全感將更有保障,這也必將為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繁榮發展的經濟社會提供堅實保障。
2023年8月1日,反壟斷法實施滿十五周年,新反壟斷法實施滿一周年。去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強反壟斷、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的重要決策部署,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民生領域為突破口,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執法行動,通過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及時預防和制止企業在逐利沖動下損害人民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實現了反壟斷執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相互統一,成效顯著意義重大。
2020年-2022年間,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醫藥行業壟斷案件10余件,累計罰沒金額約12億元。其中,揚子江藥業集團因實施壟斷協議行為被罰沒7.64億元。2023年截至6月15日,已有7家藥企受到反壟斷處罰,累計罰沒金額已高達5.51億元。其中,對遠大醫藥與武漢匯海兩公司的罰沒款總額達3.21億元。在公用事業及保險領域,近3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壟斷案件20余件,累計罰沒金額約1.6億元,浙江省江山市殯儀館、安徽省毫州市保險行業協會、寧夏長燃天然氣有限公司、南京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等因實施壟斷行為被處罰。上述執法活動體現了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的持續性、連貫性,彰顯了市場監管部門保民生促發展的執法決心。為進一步加大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力度,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依法查處一批民生領域重大典型壟斷案件,起到了“查處一起、震懾一批、規范一片”的顯著效果。此外,在維護反壟斷執法中央事權的基礎上,市場監管總局積極調動地方執法積極性。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在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查處北京紫竹醫藥公司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氟尿嘧啶注射液橫向壟斷協議案,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查處日照市水務集團供水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等。中央與地方聯動保持了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的力度,強化了執法的效果,切實維護了人民合法權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的根本遵循。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關鍵舉措。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是要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其中第三條原則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民生領域的反壟斷執法,預防和制止限制競爭行為,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根本上體現了人民利益、反映了人民愿望、維護了人民權益、增進了人民福祉。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體現了人民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民生領域反壟斷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從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第一批民生領域專項執法典型案例來看,在13起案件中,5起案件發生在藥品領域,8起案件發生在公用事業及保險等領域。涉案的相關藥品列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用于治療腫瘤、心梗、血透等重大疾病,關系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涉案的公用事業,涵蓋了供熱、供氣、餐廚垃圾收運等領域,提供著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務。涉案的“學平險”在護航學生人身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關系著中小學生群體的切身利益。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途徑。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反映了人民愿望。人民的愿望指引著國家前進的方向,把握好人民愿望才能確保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踐要求。人民愿望隨著時代變遷,其理論內涵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愿望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近年,原料藥行業壟斷行為頻發,引發藥品價格上漲甚至斷供,嚴重擾亂醫藥行業正常競爭秩序,增加患者用藥成本,這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背道而馳。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著力解決民生問題經濟問題發展問題,回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深刻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維護了人民權益。民之福祉,法之所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人民權益”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可觸摸和感知的,它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是人們的生存、溫飽、健康、財產、尊嚴,是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這既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多內涵,也更強調法治應發揮更多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反壟斷法是一部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法律。在經濟活動的鏈條中,消費者處于終端環節,是壟斷后果的最終承擔者,因此,如果消費者利益得不到切實維護,則無法分享競爭、創新乃至發展帶來的紅利。民生“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其完善程度如何、保障力度怎樣,深切關乎著每一位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公用事業、教育、醫療衛生、交通運輸以及保險等民生領域時常出現的不公平高價、拒絕交易、限定交易以及搭售等壟斷行為損害了市場競爭秩序,嚴重侵害了人民合法權益。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讓違法者感受到執法力度,有助于保護人民合法權益,讓人民感受到執法溫暖。
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增進了人民福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當下,民生領域對加強反壟斷執法的需求十分迫切,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才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領域壟斷行為涉及的相關市場或大或小,無論市場壟斷或者行政性壟斷,都會排除、限制相關市場競爭,損害市場競爭秩序。加強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破除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的做法,可以預防和制止民生領域壟斷行為,有效促進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優化營商環境進而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不斷優化民生領域市場競爭生態,推動民生領域相關市場的競爭秩序不斷好轉,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人民將充分享受競爭、創新紅利以及改革發展成果。
加強反壟斷執法,民生領域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最終還要落實到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上來,落實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來,落實到保障公平正義上來。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沒有終點,反壟斷執法不會暫停。持續推進民生領域的反壟斷執法,專項執法行動與常態監管相結合,瞄準衣食住行小切口,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大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將成色更足、幸福感將更可持續、安全感將更有保障,這也必將為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繁榮發展的經濟社會提供堅實保障。
- 新華網報道: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費環…(2025-03-19)
- 中國經濟網發布: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2025-03-19)
- 新華網發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開展2025年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2025-03-14)
- 人民網發布: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舉行(2025-03-15)
- 人民網專題報道——中國質檢協會:推動防偽溯源服務賦能 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