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斬斷“刷單水軍”的黑手
“流量刷子”有多猖獗?近日,央視曝光了一刷單控評犯罪團伙,組織20多萬刷手,給9萬多商家刷好評,涉案資金流水高達40億。該特大刷單團伙分工明確,有推廣招商團隊、三個等級的刷手、客服人員等。目前,涉案30余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刷單兼職,日賺百元”“足不出戶,月入過萬”“動動手指,輕松賺錢”……很多人都見過這類故弄玄虛的小廣告,以“網賺”“躺賺”為噱頭,刷單看似一樁“無本萬利”的買賣,實則很可能只是“躺槍”的前奏: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不必多說,稍不留神,就會莫名成為騙、黃、賭、毒等黑色產業鏈的幫兇。
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造假是不折不扣的“公害”。《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對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2021年6月,最高法明確,“刷單炒信”是網絡黑灰產的一部分。近年來,嚴厲打擊“刷單炒信”始終是監管部門全力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不過,從新近披露的案例來看,“刷單水軍”呈現出規模化、集團化趨勢,不僅涉案金額巨大,參與人數也動輒成千上萬。這種變化,與“刷單”方式的演變不無關系——早期的刷單大多采用代理IP,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身份認證和人臉識別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單純依靠機器刷量已步入窮途末路,“人肉刷量”因此日漸成為主力。更有甚者,搭建起刷量平臺,上游是被平臺“圈養”起來的掛機用戶,下游負責對接需求方,批量完成點贊、投票、增粉等各種各樣的任務。
“刷單水軍”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雖然網絡平臺對掛機刷量深惡痛絕,但卻往往力有不逮。究其原因,網絡平臺只能針對數據異常、疑似刷單的賬號進行處理,很難精準布控、防患于未然。面對集團化作案的“刷單水軍”,加大打擊力度的重要性無需贅言,為了提高準確性和針對性,有必要加強監管部門與平臺之間的溝通協調,構建起不同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從維護市場秩序與網絡安全的角度出發,讓“套路”無路可走 ,才能讓水軍無所遁形,使心存僥幸者明白一個道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斬斷刷單產業鏈的同時,有必要懲處那些熱衷于流量造假的“買家”——法治化的市場環境中,容不得任何虛假的流量與好評,那些沉湎于虛假繁榮的不良商家,該醒醒了!
“流量刷子”有多猖獗?近日,央視曝光了一刷單控評犯罪團伙,組織20多萬刷手,給9萬多商家刷好評,涉案資金流水高達40億。該特大刷單團伙分工明確,有推廣招商團隊、三個等級的刷手、客服人員等。目前,涉案30余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刷單兼職,日賺百元”“足不出戶,月入過萬”“動動手指,輕松賺錢”……很多人都見過這類故弄玄虛的小廣告,以“網賺”“躺賺”為噱頭,刷單看似一樁“無本萬利”的買賣,實則很可能只是“躺槍”的前奏: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不必多說,稍不留神,就會莫名成為騙、黃、賭、毒等黑色產業鏈的幫兇。
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造假是不折不扣的“公害”。《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對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2021年6月,最高法明確,“刷單炒信”是網絡黑灰產的一部分。近年來,嚴厲打擊“刷單炒信”始終是監管部門全力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不過,從新近披露的案例來看,“刷單水軍”呈現出規模化、集團化趨勢,不僅涉案金額巨大,參與人數也動輒成千上萬。這種變化,與“刷單”方式的演變不無關系——早期的刷單大多采用代理IP,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身份認證和人臉識別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單純依靠機器刷量已步入窮途末路,“人肉刷量”因此日漸成為主力。更有甚者,搭建起刷量平臺,上游是被平臺“圈養”起來的掛機用戶,下游負責對接需求方,批量完成點贊、投票、增粉等各種各樣的任務。
“刷單水軍”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雖然網絡平臺對掛機刷量深惡痛絕,但卻往往力有不逮。究其原因,網絡平臺只能針對數據異常、疑似刷單的賬號進行處理,很難精準布控、防患于未然。面對集團化作案的“刷單水軍”,加大打擊力度的重要性無需贅言,為了提高準確性和針對性,有必要加強監管部門與平臺之間的溝通協調,構建起不同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從維護市場秩序與網絡安全的角度出發,讓“套路”無路可走 ,才能讓水軍無所遁形,使心存僥幸者明白一個道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斬斷刷單產業鏈的同時,有必要懲處那些熱衷于流量造假的“買家”——法治化的市場環境中,容不得任何虛假的流量與好評,那些沉湎于虛假繁榮的不良商家,該醒醒了!
- 新華網報道: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費環…(2025-03-19)
- 中國經濟網發布: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2025-03-19)
- 新華網發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開展2025年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2025-03-14)
- 人民網發布: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舉行(2025-03-15)
- 人民網專題報道——中國質檢協會:推動防偽溯源服務賦能 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