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政策解讀

到2030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7萬億元

2025年09月11日 08:32????信息來源:中國政府網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并向社會公開。國新辦9月9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單位和部門的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

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介紹,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達1491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5%。2021至2023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1.6%。人民群眾參與體育消費的熱情高漲,“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著賽事去旅行”“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等活動廣泛開展,“浙BA”等賽事活動掀起消費熱潮,“蘇超”前十輪60場比賽,場均觀賽人數達2.5萬,線上直播觀看人次數超過13億。參與體育運動、帶動體育消費逐漸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

《意見》一共提出20條舉措,特點突出。一是總體發展目標清晰。在宏觀層面上,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在微觀層面上,提出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二是下決心做強體育消費市場。一方面要加大高水平賽事活動、戶外運動內容、優質體育用品供給,加快培育經營主體,提高供給能力;另一方面,重視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積極豐富消費場景和活動,鼓勵各地推出惠民舉措,穩步擴大消費群體,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李靜還表示,本次發布的《意見》從供需兩頭發力,深入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提出關注體育賽事,既要“好看”,又要“好辦”。

“好看”就是從觀眾角度出發,提高體育賽事的質量,提出構建多層次賽事體系,提高職業賽事發展水平。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支持將有條件的賽事納入奧運會積分賽(資格賽)體系,加強對各地申辦、舉辦國際賽事的統籌和指導。今年全國體育系統計劃舉辦或支持舉辦600多項國際賽事,190余項全國錦標賽、冠軍賽等高水平國內賽事,要在數量和質量上予以保障。

“好辦”就是從辦賽角度出發,讓辦賽主體少跑路、快辦事、多獲益,提高賽事舉辦質效?!兑庖姟诽岢鐾苿拥缆?、水域等公共資源進一步向體育賽事活動開放,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要鼓勵各地將辦賽服務納入“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推進實施體育賽事相關版權確權及交易服務,提高可售(發)票數量等。

“蘇超”等賽事活動如火如荼舉辦,讓大家看到了賽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意見》提出要出臺賽事經濟專項政策。下一步將會從哪些方面促進賽事經濟的發展?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表示:將聚焦聯賽“含金量”,推動足球、籃球、排球職業聯賽的建設,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自主IP賽事;持續舉辦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和田徑運動會等高水平青少年賽事活動,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統籌和指導各地引入國際賽事,舉辦國際滑聯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F1中國大獎賽等國際高水平賽事。此外,還要不斷提升群眾觀賽體驗。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在賽事活動領域的創新應用,鼓勵開發提升觀賽體驗的智能體育產品和服務,拓寬觀賽渠道;要促進賽事融合發展,深挖賽事與文化融合潛力,推出更多彰顯中國風格的賽事文創、手辦、數字藏品等;要促進賽事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一日觀賽,多日停留”特點,放大“票根經濟”效應,系緊城市與賽事活動的人文紐帶;要推動賽事與商務協同發展,推廣賽展結合的新模式,嵌入本地“土特產”銷售,讓賽事更加有滋有味。

從近年來馬拉松賽事的全民參與熱潮,到冰雪經濟的火爆出圈,體育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正日益受到關注。楊雪鶇表示,下一步,將打造高質量賽事IP,繼續培育和引進國際頂級賽事,同時大力發展馬拉松、網球、攀巖等自主品牌賽事。深化“體育+”融合發展,推動體育產業集聚區的建設,營造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消費場景。發展數字體育新業態,開發智能健身裝備、虛擬現實運動及在線健身課程,拓展消費的時空邊界。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首页中文字幕 | 日本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 |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