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部署穩住對發達國家出口、拓展東盟市場,外貿大省咋做
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要針對不同領域實際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實施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穩外貿主力軍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主要困難
3月初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0.8%;按美元計價,我國進出口總值8957.2億美元,下降8.3%。
“從已回收的廣交會1.5萬家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難。”4月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介紹今年廣交會情況的發布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指出,前兩月中國外貿呈下降趨勢,周邊國家地區的外貿數字降幅較大,這是由于世界經濟總體復蘇還不夠有力。世界貿易組織3月初發布的國際貿易晴雨表的指數,比上次公布的指數下降了4個百分點,只有92.2%,基數是100,這也反映了國際需求不暢通。
此前3月20日,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在國新辦發布會談及外貿形勢時還談道,外需減弱之外,一些國家強推“脫鉤斷鏈”和地緣政治風險,最近西方一些國家金融市場的波動等對全球貿易環境產生沖擊,也是我國外貿促穩提質的外部挑戰。
有一些省的訂單呈現逐漸回暖趨勢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積極樂觀的一面。前兩個月,在經營主體方面有更多企業進入外貿領域,海關新備案外貿經營主體4.6萬家,說明大家的信心在積聚、恢復。”俞建華介紹,在訂單方面,根據跟蹤監測,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增長企業比重連續提升。在新動能方面,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合計出口增長六成??缇畴娚踢M出口增長15.8%。在貿易多元化方面,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超過10%,對RCEP其他成員合計進出口增長超過3%。
從海關最新數據看,2月下旬以來,出口用箱量也在持續增長。“今年的外貿形勢嚴峻復雜,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外貿所具有的競爭力、韌性和優勢。”王受文指出,去年這個時候,船舶一箱難求,找不到集裝箱,運輸價格非常高。今年運輸難題大大緩解,海運價格大大下跌。民航也在恢復,簽證等措施使得客商往來也更加便利,這表明,中國貿易環境在優化。“我們最近也進行了一些調研,現在有一些省的訂單呈現逐漸回暖的趨勢。”他說。
針對當前外貿形勢,4月7日的國常會提出,要針對不同領域實際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實施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以商務部為例,3月30—31日,2023年全國外貿工作會議提出,以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實現促穩提質工作目標。王受文指出,要重點做好政策保障,促進抓訂單,培育外貿主體,保障優勢產品出口,保證履約;發展外貿新業態,穩定和提升加工貿易;用好開放平臺和貿易規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擴大進口,辦好第133屆廣交會等,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要在外貿領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著力打通堵點淤點難點,持續發揮好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拓展東盟等市場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2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呈現出對東盟進出口增長,對歐盟、美國、日本等下降等特點。
具體來說,前2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9519.3億元,增長9.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4%。歐盟為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8510.9億元,下降2.6%,占13.8%。美國為第三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7029.8億元,下降10.6%,占11.4%。日本為第四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3449.2億元,下降5.7%,占5.6%。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12萬億元,增長10.1%。
此次國常會提出,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
專家表示,此舉將有助于外貿市場多元化,增強發展韌性。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此前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外貿增長的亮點,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他建議,要擴大出口目的地范圍并做好出口產品的差異化,歐美成熟市場之外,應該向東南亞國家或者其他經濟比較好的新興工業國家多出口,“盡管這些市場一開始比較小,但聚少成多、積小為大,假以時日,發展會越來越好。”他對媒體說,還要擴大對日本、韓國的進口,充分發揮好RCEP的區域“抱團取暖”的功能等。
4月1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強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見證下,中國與新加坡宣布實質性完成自貿協定升級后續談判,該協定是我國在自貿協定實踐中首次采用負面清單模式作出服務和投資開放承諾,是我國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
今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實施生效一周年。以印尼為例,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基礎上,印尼對中國新增了700多個稅號產品零關稅待遇,對原產自中國65.1%比例的產品實施立即零關稅,外貿企業紛紛出海開拓新市場。
“(從此次國常會)可以看出,官方既要通過綜合施策,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訂單難題,也要想方設法維護和拓展外部市場,同時還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的主力軍作用,多措并舉穩出口。”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斌解讀認為,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加大了同中東和歐洲經濟體的經濟聯系,目的之一也是穩外貿。
外貿大省怎么做?
國常會也提出,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穩外貿主力軍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今年以來,各地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的措施。1—2月,上海市貨物進出口6815.6億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數、高增速的基礎上增長0.7%。為進一步鞏固外貿外資回穩向好勢頭,4月4日,上海發布了《上海市促進外貿穩規模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若干措施》。其中,穩外貿包括四個方面21條措施:聚焦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加大通關、金融和退稅等方面支持;加大創新支持力度,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以深入實施RCEP為契機,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大企業參加海外重點展會展位費支持等;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
第一外貿大省廣東,今年1月外貿進出口總值5877.4億元,同比下降22.7%。2月,廣東外貿企穩回升,進出口總值4995.4億元,同比增長4%。3月初,《廣東省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發布,聚焦企業核心關切,特別是訂單不足的問題,重點改善8個方面公共服務,為企業提振信心、擴大進出口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外貿回穩向好。
具體包括:全面暢通貿易通道,全面恢復疫情前粵港陸路運輸模式;全方位支持企業搶訂單,辦好第133屆廣交會線下展,全年組織好242場“粵貿全球”境外展,并將對境外參展給予資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優化經營主體結構,重點培育和引進能夠帶來貿易增量的龍頭企業;優化外貿產業結構,鼓勵穩住電子信息、家用電器等傳統優勢產業,做大汽車、新能源電池、光伏等高成長新興產業;做強新業態新動能,培育跨境電商產業園、龍頭企業和海外倉,拓展全球保稅維修業務;穩定加工貿易發展;建立評價激勵機制等。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今年廣交會將于4月15日到5月5日在廣州舉辦,也是疫情三年后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據悉,目前表明有來自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采購商將參加廣交會線下展或者線上展。出口展展位有7萬個,參展企業3.4萬家。“每屆廣交會上,產品薈萃、萬商云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有力帶動了貿易、投資、消費、旅游、餐飲等各行各業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儲士家表示,有關方面研究表明,廣交會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應達到了1:13.6,充分發揮了服務國際貿易、促進內外聯通、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另一外貿大省浙江,今年1—2月進出口6913.5億元,同比下降4.8%,出口規模升至全國第二位,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東盟超越美國成為浙江省第二大貿易市場。2月底浙江省商務廳召開了全省外貿工作會議,指出下一步外貿工作,要強化目標導向和過程管理,千方百計穩存量、挖增量、防減量;要加大政策和服務支持力度,包括組織好“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進一步發揮金融助推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作用;深化外貿主體引育提升,培育外貿龍頭企業,加快國際貿易總部建設。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實施跨境電商百場千企拓市場行動。加大省級公共海外倉與外貿企業對接力度。引導企業用好RCEP等自貿協定開拓多元化市場等。
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要針對不同領域實際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實施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穩外貿主力軍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主要困難
3月初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0.8%;按美元計價,我國進出口總值8957.2億美元,下降8.3%。
“從已回收的廣交會1.5萬家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難。”4月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介紹今年廣交會情況的發布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指出,前兩月中國外貿呈下降趨勢,周邊國家地區的外貿數字降幅較大,這是由于世界經濟總體復蘇還不夠有力。世界貿易組織3月初發布的國際貿易晴雨表的指數,比上次公布的指數下降了4個百分點,只有92.2%,基數是100,這也反映了國際需求不暢通。
此前3月20日,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在國新辦發布會談及外貿形勢時還談道,外需減弱之外,一些國家強推“脫鉤斷鏈”和地緣政治風險,最近西方一些國家金融市場的波動等對全球貿易環境產生沖擊,也是我國外貿促穩提質的外部挑戰。
有一些省的訂單呈現逐漸回暖趨勢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積極樂觀的一面。前兩個月,在經營主體方面有更多企業進入外貿領域,海關新備案外貿經營主體4.6萬家,說明大家的信心在積聚、恢復。”俞建華介紹,在訂單方面,根據跟蹤監測,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增長企業比重連續提升。在新動能方面,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合計出口增長六成??缇畴娚踢M出口增長15.8%。在貿易多元化方面,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超過10%,對RCEP其他成員合計進出口增長超過3%。
從海關最新數據看,2月下旬以來,出口用箱量也在持續增長。“今年的外貿形勢嚴峻復雜,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外貿所具有的競爭力、韌性和優勢。”王受文指出,去年這個時候,船舶一箱難求,找不到集裝箱,運輸價格非常高。今年運輸難題大大緩解,海運價格大大下跌。民航也在恢復,簽證等措施使得客商往來也更加便利,這表明,中國貿易環境在優化。“我們最近也進行了一些調研,現在有一些省的訂單呈現逐漸回暖的趨勢。”他說。
針對當前外貿形勢,4月7日的國常會提出,要針對不同領域實際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實施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以商務部為例,3月30—31日,2023年全國外貿工作會議提出,以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實現促穩提質工作目標。王受文指出,要重點做好政策保障,促進抓訂單,培育外貿主體,保障優勢產品出口,保證履約;發展外貿新業態,穩定和提升加工貿易;用好開放平臺和貿易規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擴大進口,辦好第133屆廣交會等,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要在外貿領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著力打通堵點淤點難點,持續發揮好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拓展東盟等市場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2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呈現出對東盟進出口增長,對歐盟、美國、日本等下降等特點。
具體來說,前2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9519.3億元,增長9.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4%。歐盟為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8510.9億元,下降2.6%,占13.8%。美國為第三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7029.8億元,下降10.6%,占11.4%。日本為第四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3449.2億元,下降5.7%,占5.6%。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12萬億元,增長10.1%。
此次國常會提出,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
專家表示,此舉將有助于外貿市場多元化,增強發展韌性。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此前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外貿增長的亮點,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他建議,要擴大出口目的地范圍并做好出口產品的差異化,歐美成熟市場之外,應該向東南亞國家或者其他經濟比較好的新興工業國家多出口,“盡管這些市場一開始比較小,但聚少成多、積小為大,假以時日,發展會越來越好。”他對媒體說,還要擴大對日本、韓國的進口,充分發揮好RCEP的區域“抱團取暖”的功能等。
4月1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強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見證下,中國與新加坡宣布實質性完成自貿協定升級后續談判,該協定是我國在自貿協定實踐中首次采用負面清單模式作出服務和投資開放承諾,是我國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
今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實施生效一周年。以印尼為例,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基礎上,印尼對中國新增了700多個稅號產品零關稅待遇,對原產自中國65.1%比例的產品實施立即零關稅,外貿企業紛紛出海開拓新市場。
“(從此次國常會)可以看出,官方既要通過綜合施策,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訂單難題,也要想方設法維護和拓展外部市場,同時還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的主力軍作用,多措并舉穩出口。”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斌解讀認為,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加大了同中東和歐洲經濟體的經濟聯系,目的之一也是穩外貿。
外貿大省怎么做?
國常會也提出,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穩外貿主力軍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今年以來,各地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的措施。1—2月,上海市貨物進出口6815.6億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數、高增速的基礎上增長0.7%。為進一步鞏固外貿外資回穩向好勢頭,4月4日,上海發布了《上海市促進外貿穩規模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若干措施》。其中,穩外貿包括四個方面21條措施:聚焦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加大通關、金融和退稅等方面支持;加大創新支持力度,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以深入實施RCEP為契機,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大企業參加海外重點展會展位費支持等;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
第一外貿大省廣東,今年1月外貿進出口總值5877.4億元,同比下降22.7%。2月,廣東外貿企穩回升,進出口總值4995.4億元,同比增長4%。3月初,《廣東省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發布,聚焦企業核心關切,特別是訂單不足的問題,重點改善8個方面公共服務,為企業提振信心、擴大進出口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外貿回穩向好。
具體包括:全面暢通貿易通道,全面恢復疫情前粵港陸路運輸模式;全方位支持企業搶訂單,辦好第133屆廣交會線下展,全年組織好242場“粵貿全球”境外展,并將對境外參展給予資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優化經營主體結構,重點培育和引進能夠帶來貿易增量的龍頭企業;優化外貿產業結構,鼓勵穩住電子信息、家用電器等傳統優勢產業,做大汽車、新能源電池、光伏等高成長新興產業;做強新業態新動能,培育跨境電商產業園、龍頭企業和海外倉,拓展全球保稅維修業務;穩定加工貿易發展;建立評價激勵機制等。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今年廣交會將于4月15日到5月5日在廣州舉辦,也是疫情三年后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據悉,目前表明有來自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采購商將參加廣交會線下展或者線上展。出口展展位有7萬個,參展企業3.4萬家。“每屆廣交會上,產品薈萃、萬商云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有力帶動了貿易、投資、消費、旅游、餐飲等各行各業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儲士家表示,有關方面研究表明,廣交會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應達到了1:13.6,充分發揮了服務國際貿易、促進內外聯通、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另一外貿大省浙江,今年1—2月進出口6913.5億元,同比下降4.8%,出口規模升至全國第二位,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東盟超越美國成為浙江省第二大貿易市場。2月底浙江省商務廳召開了全省外貿工作會議,指出下一步外貿工作,要強化目標導向和過程管理,千方百計穩存量、挖增量、防減量;要加大政策和服務支持力度,包括組織好“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進一步發揮金融助推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作用;深化外貿主體引育提升,培育外貿龍頭企業,加快國際貿易總部建設。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實施跨境電商百場千企拓市場行動。加大省級公共海外倉與外貿企業對接力度。引導企業用好RCEP等自貿協定開拓多元化市場等。
- 堅持敏捷治理 依法促進和規范人工智能氣象應用服務——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就《人工智能…(2025-04-30)
- 《住宅項目規范》5月起落地實施,對層高、隔音等作出強制規定——“好房子”有了“硬杠杠…(2025-04-30)
- 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增強獲得感——因時因勢再出穩就業穩經濟新舉措(2025-04-30)
- 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工具箱將不斷完善(2025-04-30)
- 穩就業穩經濟,五方面若干舉措將出臺(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