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支付創新也要提防盜刷陷阱
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手機免密支付功能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網絡購物謹慎使用該功能,以避免因賬戶權限過度開放而引發資金損失。提示起因則是中消協收到多位消費者聲稱因免密支付功能導致賬戶資金被盜刷的投訴。
中消協的提醒很及時也很必要。免密支付導致被盜刷并非危言聳聽。據報道,近日,一名女性消費者報警稱,手機丟了,微信錢包被盜刷。警方調查發現,該消費者由于手機沒有設置鎖屏密碼和支付密碼,竊賊得手后利用免密支付盜刷了資金。
從消費提示中看,被盜刷的消費者顯然并非個例。在這種背景下,中消協提醒消費者“非必要不開啟免密支付”,并傳授一些基本操作要點,比如優先關閉免密功能、設置高強度密碼并注意更換、養成定期對賬習慣等等,這些都很有必要。
有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用戶中,近六成用戶在日常消費中使用過免密支付。毋庸諱言,生活中移動支付場景越來越多,消費者獲得的技術便利也越來越常見。但是,正如部分消費者所稱,手機支付雖然方便,但是綁定了銀行卡和其他快捷支付工具,支付時既有便利也有風險,特別是連接免費Wi-Fi、掃不明二維碼、點陌生人發來的鏈接、用生日作密碼時,很容易出問題。
移動支付的便捷性不應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讓消費者既能享受移動支付的便捷,又能最大程度規避風險,是一個值得討論的現實命題。以免密支付為例,很多平臺都鼓動消費者開啟這一功能,一些消費者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往往輕易開通,卻因不注意防范而破財。如何破解這種困境?
守護移動支付安全,需要構建多方共治的防護網。消費者應定期檢查手機中的支付功能,并適時更換密碼。一旦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應同時啟用手機的鎖屏密碼和支付應用的二次驗證功能,以增強安全保護。對于平臺來說,要將單筆限額與消費場景深度綁定,且將單筆限額設置較低額度,一旦發現免密支付被頻繁使用,應及時提醒消費者。
需要厘清的是,提醒消費者“非必要不開啟免密支付”,不是否定免密支付,更不是排斥移動支付,而是呼吁全社會共同守護移動支付安全。我們要看到,現實生活中,一些平臺設置的“陷阱”為數不少,比如誘導用戶開通自動扣款、自動續費功能,甚至讓一些用戶在不知不覺中開通了免密支付功能。相關平臺這種不光彩的行為,都構成了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
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支付創新應予支持,但是更要提醒消費者提防盜刷風險以及消費陷阱,以免不明不白蒙受損失。技術紅利一旦脫離安全基座,越便捷越容易讓消費者付出高成本。在財產安全這道必答題面前,再流暢的支付體驗都不能讓消費者用真金白銀去冒險。
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手機免密支付功能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網絡購物謹慎使用該功能,以避免因賬戶權限過度開放而引發資金損失。提示起因則是中消協收到多位消費者聲稱因免密支付功能導致賬戶資金被盜刷的投訴。
中消協的提醒很及時也很必要。免密支付導致被盜刷并非危言聳聽。據報道,近日,一名女性消費者報警稱,手機丟了,微信錢包被盜刷。警方調查發現,該消費者由于手機沒有設置鎖屏密碼和支付密碼,竊賊得手后利用免密支付盜刷了資金。
從消費提示中看,被盜刷的消費者顯然并非個例。在這種背景下,中消協提醒消費者“非必要不開啟免密支付”,并傳授一些基本操作要點,比如優先關閉免密功能、設置高強度密碼并注意更換、養成定期對賬習慣等等,這些都很有必要。
有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用戶中,近六成用戶在日常消費中使用過免密支付。毋庸諱言,生活中移動支付場景越來越多,消費者獲得的技術便利也越來越常見。但是,正如部分消費者所稱,手機支付雖然方便,但是綁定了銀行卡和其他快捷支付工具,支付時既有便利也有風險,特別是連接免費Wi-Fi、掃不明二維碼、點陌生人發來的鏈接、用生日作密碼時,很容易出問題。
移動支付的便捷性不應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讓消費者既能享受移動支付的便捷,又能最大程度規避風險,是一個值得討論的現實命題。以免密支付為例,很多平臺都鼓動消費者開啟這一功能,一些消費者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往往輕易開通,卻因不注意防范而破財。如何破解這種困境?
守護移動支付安全,需要構建多方共治的防護網。消費者應定期檢查手機中的支付功能,并適時更換密碼。一旦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應同時啟用手機的鎖屏密碼和支付應用的二次驗證功能,以增強安全保護。對于平臺來說,要將單筆限額與消費場景深度綁定,且將單筆限額設置較低額度,一旦發現免密支付被頻繁使用,應及時提醒消費者。
需要厘清的是,提醒消費者“非必要不開啟免密支付”,不是否定免密支付,更不是排斥移動支付,而是呼吁全社會共同守護移動支付安全。我們要看到,現實生活中,一些平臺設置的“陷阱”為數不少,比如誘導用戶開通自動扣款、自動續費功能,甚至讓一些用戶在不知不覺中開通了免密支付功能。相關平臺這種不光彩的行為,都構成了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
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支付創新應予支持,但是更要提醒消費者提防盜刷風險以及消費陷阱,以免不明不白蒙受損失。技術紅利一旦脫離安全基座,越便捷越容易讓消費者付出高成本。在財產安全這道必答題面前,再流暢的支付體驗都不能讓消費者用真金白銀去冒險。
- 北京市消協提醒老年消費者謹防“領雞蛋”等消費陷阱 (2025-04-28)
- 治理“擦邊帶貨”須自律他律雙向奔赴(2025-04-28)
- 中央網信辦專項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2025-04-22)
- 別讓AI洗頭淪為智商稅噱頭(2025-04-18)
- 明碼標價不到位 收費標準不一致電動自行車充電計費疑點頻現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