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臺培訓服務誘導消費投訴多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分析報告顯示,短視頻平臺培訓服務誘導消費案例增多,同時投訴明顯增多的還有健身服務行業停業引發的退費問題、醫學美容投訴、婚紗攝影投訴等。
據了解,目前深圳消費者對短視頻平臺培訓服務誘導消費投訴增多,不少經營者在各個短視頻平臺打著短視頻運營培訓名號招收學員,宣稱“包教包會”“月入過萬”“名額有限”等,不少消費者投訴被誘導消費。有消費者訴稱某培訓公司人員通過抖音直播間添加其抖音號,在一系列宣傳誘導下,其交費599元報名了短視頻帶貨課程。商家承諾一對一指導教學,宣稱學習后3天見效,15天可賺回學費,穩定后每月可賺萬元,未達效果可退學費。消費者購課后,商家未對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服務,只有自行觀看的視頻鏈接。消費者申請退款沒有得到回復。深圳市消委會認為,商家向消費者宣傳保本穩賺,明顯屬于虛假廣告和誤導宣傳。商家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陷入錯誤認識,消費者可主張退還費用。
為此,深圳消委會建議短視頻平臺加強對培訓領域帶貨主播、博主的資質審核,加強對視頻內容的審核和監管,加大對違規營銷內容的打擊懲處力度。消費者觀看短視頻或直播時應保持理性,避免被低價優惠、零門檻高回報、名額有限等營銷廣告誘導,下單前要仔細甄別服務的真實信息,切勿盲目跟風購買,并保存好視頻內容、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相關證據,遇到問題及時聯系商家和平臺協商解決或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婚紗攝影行業持續回暖,投訴量也有所增加,消費者主要反映拍攝或修圖效果不滿意、定金不退、誘導增加套餐外消費、未按合同約定提供服務、商家服務意識薄弱等。有消費者向深圳市消委會投訴在某婚紗攝影店拍攝婚紗照,選片時對拍攝的照片極其不滿意,實際拍攝質量和商家攝影師作品宣傳頁面效果相差甚遠。宣傳“圖片100%來自真實客戶”,實則由一名專業男模特和不同的專業女模特搭檔拍照。消費者投訴認為商家虛假宣傳,要求退費并賠償。
深圳市消委會在處理這起投訴時認為,商家通過微信小程序,在攝影師的作品宣傳頁面虛假標注“圖片100%來自真實客戶”,虛構客戶姓名和客源圖,讓消費者誤以為凡是來此消費的人均能得到如宣傳圖一般效果的拍攝照片,以虛假的內容欺騙消費者,構成虛假廣告。消委會進行社會監督后,該商家已將相關宣傳頁面的虛假內容刪除并進行整改,在扣除成本后將剩余金額退還消費者。
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務行業經營者停業引發的退費問題投訴同樣增多,存在短時間內大量消費者集體投訴現象。如有消費者投訴稱其在某瑜伽門店購買了瑜伽大課及私教課,但該門店于5月24日閉店,相關負責人無法聯系,經查發現商家已關門結業。深圳市消委會認為,經營者因自身經營問題停止營業,已不具備向辦卡消費者提供服務的能力,消費者可行使合同解除權并要求退費。
在上半年投訴數據中,醫療美容類消費投訴也呈上升趨勢,常見問題除了退費糾紛、夸大宣傳服務效果、誘導消費外,還包括服務導致消費者面部或身體受損,機構無執業資質、超范圍經營、操作人員無資質等服務安全問題。有消費者投訴稱其于某美容店進行面部護理時,商家在未清晰告知的情況下向其臉部注射了不明物體,導致其出現面癱,商家否認該行為并拒絕賠償。在多次溝通無果后,消費者向深圳市消委會投訴。
深圳市消委會建議,針對醫療美容糾紛中虛假宣傳、非法行醫、價格不透明等屢禁不止的問題,相關行政部門應共同加強監管;建議對投訴量較大的重點企業,通過聯合調查評議、約談促改等方式,專業判斷醫美效果評估、損害認定等問題,推動醫療美容糾紛難點問題高效化解;也建議消費者提高篩選識別能力,選擇資質齊全、口碑良好的服務機構。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分析報告顯示,短視頻平臺培訓服務誘導消費案例增多,同時投訴明顯增多的還有健身服務行業停業引發的退費問題、醫學美容投訴、婚紗攝影投訴等。
據了解,目前深圳消費者對短視頻平臺培訓服務誘導消費投訴增多,不少經營者在各個短視頻平臺打著短視頻運營培訓名號招收學員,宣稱“包教包會”“月入過萬”“名額有限”等,不少消費者投訴被誘導消費。有消費者訴稱某培訓公司人員通過抖音直播間添加其抖音號,在一系列宣傳誘導下,其交費599元報名了短視頻帶貨課程。商家承諾一對一指導教學,宣稱學習后3天見效,15天可賺回學費,穩定后每月可賺萬元,未達效果可退學費。消費者購課后,商家未對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服務,只有自行觀看的視頻鏈接。消費者申請退款沒有得到回復。深圳市消委會認為,商家向消費者宣傳保本穩賺,明顯屬于虛假廣告和誤導宣傳。商家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陷入錯誤認識,消費者可主張退還費用。
為此,深圳消委會建議短視頻平臺加強對培訓領域帶貨主播、博主的資質審核,加強對視頻內容的審核和監管,加大對違規營銷內容的打擊懲處力度。消費者觀看短視頻或直播時應保持理性,避免被低價優惠、零門檻高回報、名額有限等營銷廣告誘導,下單前要仔細甄別服務的真實信息,切勿盲目跟風購買,并保存好視頻內容、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相關證據,遇到問題及時聯系商家和平臺協商解決或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婚紗攝影行業持續回暖,投訴量也有所增加,消費者主要反映拍攝或修圖效果不滿意、定金不退、誘導增加套餐外消費、未按合同約定提供服務、商家服務意識薄弱等。有消費者向深圳市消委會投訴在某婚紗攝影店拍攝婚紗照,選片時對拍攝的照片極其不滿意,實際拍攝質量和商家攝影師作品宣傳頁面效果相差甚遠。宣傳“圖片100%來自真實客戶”,實則由一名專業男模特和不同的專業女模特搭檔拍照。消費者投訴認為商家虛假宣傳,要求退費并賠償。
深圳市消委會在處理這起投訴時認為,商家通過微信小程序,在攝影師的作品宣傳頁面虛假標注“圖片100%來自真實客戶”,虛構客戶姓名和客源圖,讓消費者誤以為凡是來此消費的人均能得到如宣傳圖一般效果的拍攝照片,以虛假的內容欺騙消費者,構成虛假廣告。消委會進行社會監督后,該商家已將相關宣傳頁面的虛假內容刪除并進行整改,在扣除成本后將剩余金額退還消費者。
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務行業經營者停業引發的退費問題投訴同樣增多,存在短時間內大量消費者集體投訴現象。如有消費者投訴稱其在某瑜伽門店購買了瑜伽大課及私教課,但該門店于5月24日閉店,相關負責人無法聯系,經查發現商家已關門結業。深圳市消委會認為,經營者因自身經營問題停止營業,已不具備向辦卡消費者提供服務的能力,消費者可行使合同解除權并要求退費。
在上半年投訴數據中,醫療美容類消費投訴也呈上升趨勢,常見問題除了退費糾紛、夸大宣傳服務效果、誘導消費外,還包括服務導致消費者面部或身體受損,機構無執業資質、超范圍經營、操作人員無資質等服務安全問題。有消費者投訴稱其于某美容店進行面部護理時,商家在未清晰告知的情況下向其臉部注射了不明物體,導致其出現面癱,商家否認該行為并拒絕賠償。在多次溝通無果后,消費者向深圳市消委會投訴。
深圳市消委會建議,針對醫療美容糾紛中虛假宣傳、非法行醫、價格不透明等屢禁不止的問題,相關行政部門應共同加強監管;建議對投訴量較大的重點企業,通過聯合調查評議、約談促改等方式,專業判斷醫美效果評估、損害認定等問題,推動醫療美容糾紛難點問題高效化解;也建議消費者提高篩選識別能力,選擇資質齊全、口碑良好的服務機構。
- 揭“免費領養”背后貓膩(2025-04-25)
- 謹慎選用瓶裝液化石油氣調壓器(2025-04-10)
- 上海市消保委調查直播帶貨發現69%宣稱功效的食品涉嫌誤導 (2025-03-28)
- 浙江舟山發布家用電線產品消費提示注意辨別劣質電線電纜 (2025-03-24)
- 京津冀消協測評15款不粘鍋不粘性過關 標簽標識不完整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