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2008年第52號公告
關于批準對七佛貢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準自即日起對七佛貢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一、保護范圍
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四川省青川縣人民政府《關于界定“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的請示》(青川府〔2007〕43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橋樓鄉、三鍋鄉、蒿溪回族鄉、房石鎮、曲河鄉、前進鄉、樂安寺鄉、喬莊鎮、孔溪鄉、板橋鄉、瓦礫鄉、茶壩鄉、黃坪鄉、大壩鄉、關莊鎮、蘇河鄉、紅光鄉、石壩鄉、馬公鄉、茅壩鄉、涼水鎮、大院回族鄉、竹園鎮、馬鹿鄉、七佛鄉、樓子鄉、木魚鎮、騎馬鄉、觀音店鄉、沙州鎮、營盤鄉等3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茶樹品種。
秦興“1號”、秦興“2號”茶樹品種為主,“名選131”等作為搭配品種。
(二)立地條件。
海拔600m至1500m,土壤值4.5至6.5,坡度在15°至25°之間。
(三)栽培技術要求。
1. 育苗:茶苗采用無性繁殖,扦插育苗。
2. 種植規格:雙行密植栽培,大行1.5m,小行35cm,株距35cm,密植度≤400株/公傾。
3. 茶樹修剪:采用幼樹3次定型修剪,生產樹修剪則在頭輪茶結束后及時進行修剪。
4. 茶園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圈肥和油枯(餅肥),圈肥用量為140kg/公傾,油枯用量為70kg/公傾。
5. 病蟲害防治:嚴禁使用人工合成農藥。
6.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摘分級。
1. 采摘時間:每年3月上旬至9月底為采摘期,根據鮮葉等級要求,分期分批留葉采摘。
2. 采摘要求:
(1)特級鮮葉:一芽一葉初展>90%,一芽二葉初展<10%以下,芽長于葉或芽葉等長,大小均勻一致,色澤油綠,不得帶蒂,無病葉、紫葉、魚葉和紅葉。
(2)一級鮮葉:一芽一葉>70%以上、一芽二葉初展<30%芽葉等長,大小基本一致,色澤翠綠,芽葉完整,無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3)二級鮮葉:一芽二葉為主、一芽三葉初展<10%,色澤綠潤,夾有少量幼嫩的對夾葉。
3. 采摘方法:提手采,不應捋采或抓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均勻一致。
(五)加工工藝。
1. 工藝流程:
(1)機制:攤青→殺青→理條→做形(壓扁)→烘干→包裝→入庫。
(2)手工:攤青→青鍋→攤涼→分篩→輝鍋→分篩→再輝鍋→包裝→入庫。
2. 工藝要求:鮮茶葉必須進行攤涼,攤放厚度一般在4cm至6cm左右,鮮葉失水率應控制在15%至20%之間。
(六)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外形狀扁、平、直、光,色澤油綠、綠潤。香氣高香而持久且有春蘭花香之味,滋味鮮醇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勻整明亮。
2. 理化特征:氨基酸含量3.5%至4.5%;茶多酚含量19.0%至24.0%;含硒量0.31mg/kg至0.33mg/kg。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三、專用標志使用
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青川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七佛貢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措施。
特此公告。
二〇〇八年五月七日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準自即日起對七佛貢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一、保護范圍
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四川省青川縣人民政府《關于界定“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的請示》(青川府〔2007〕43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橋樓鄉、三鍋鄉、蒿溪回族鄉、房石鎮、曲河鄉、前進鄉、樂安寺鄉、喬莊鎮、孔溪鄉、板橋鄉、瓦礫鄉、茶壩鄉、黃坪鄉、大壩鄉、關莊鎮、蘇河鄉、紅光鄉、石壩鄉、馬公鄉、茅壩鄉、涼水鎮、大院回族鄉、竹園鎮、馬鹿鄉、七佛鄉、樓子鄉、木魚鎮、騎馬鄉、觀音店鄉、沙州鎮、營盤鄉等3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茶樹品種。
秦興“1號”、秦興“2號”茶樹品種為主,“名選131”等作為搭配品種。
(二)立地條件。
海拔600m至1500m,土壤值4.5至6.5,坡度在15°至25°之間。
(三)栽培技術要求。
1. 育苗:茶苗采用無性繁殖,扦插育苗。
2. 種植規格:雙行密植栽培,大行1.5m,小行35cm,株距35cm,密植度≤400株/公傾。
3. 茶樹修剪:采用幼樹3次定型修剪,生產樹修剪則在頭輪茶結束后及時進行修剪。
4. 茶園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圈肥和油枯(餅肥),圈肥用量為140kg/公傾,油枯用量為70kg/公傾。
5. 病蟲害防治:嚴禁使用人工合成農藥。
6.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摘分級。
1. 采摘時間:每年3月上旬至9月底為采摘期,根據鮮葉等級要求,分期分批留葉采摘。
2. 采摘要求:
(1)特級鮮葉:一芽一葉初展>90%,一芽二葉初展<10%以下,芽長于葉或芽葉等長,大小均勻一致,色澤油綠,不得帶蒂,無病葉、紫葉、魚葉和紅葉。
(2)一級鮮葉:一芽一葉>70%以上、一芽二葉初展<30%芽葉等長,大小基本一致,色澤翠綠,芽葉完整,無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3)二級鮮葉:一芽二葉為主、一芽三葉初展<10%,色澤綠潤,夾有少量幼嫩的對夾葉。
3. 采摘方法:提手采,不應捋采或抓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均勻一致。
(五)加工工藝。
1. 工藝流程:
(1)機制:攤青→殺青→理條→做形(壓扁)→烘干→包裝→入庫。
(2)手工:攤青→青鍋→攤涼→分篩→輝鍋→分篩→再輝鍋→包裝→入庫。
2. 工藝要求:鮮茶葉必須進行攤涼,攤放厚度一般在4cm至6cm左右,鮮葉失水率應控制在15%至20%之間。
(六)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外形狀扁、平、直、光,色澤油綠、綠潤。香氣高香而持久且有春蘭花香之味,滋味鮮醇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勻整明亮。
2. 理化特征:氨基酸含量3.5%至4.5%;茶多酚含量19.0%至24.0%;含硒量0.31mg/kg至0.33mg/kg。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三、專用標志使用
七佛貢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青川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七佛貢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措施。
特此公告。
二〇〇八年五月七日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調整完善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和實施要求的公告(2019-10-18)
- 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人選名單公示公告(2019-08-01)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食品中匹可硫酸鈉的測定》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2019-07-08)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電子營業執照亮照系統上線運行的公告(2019-07-08)
- 2019年第7號國家標準公告(2019-07-08)